彭明敏

出自台灣選舉維基百科 VoteTW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模板:NoteTA 模板:Infobox officeholder

彭明敏

),國立臺灣大學退休教授,為國際法權威及台灣獨立運動領袖之一,祖籍高雄市,生於台中大甲,為基督徒客家與平埔族混血兒,林媽利教授的遺傳學研究指出彭氏的父系祖先有台灣原住民平埔族血統,母系則具有北亞的血統,且有客家血統。[1][2]

生平

曾為十大傑出青年之一,與謝聰敏魏廷朝於1964年共同起草著名的「台灣自救運動宣言」,也因此宣言而被國民黨政府判刑八年,並於1970年在重重特務的監視下神奇逃離台灣、抵達瑞典,在海外流亡了二十餘年。1992年台灣民主化後返台。[3]

由於彭明敏在台獨運動中的代表性地位,他代表民主進步黨參選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很多人稱他為「台獨教父」。

家族背景

高雄市參議會第一任議長彭清靠醫師

個人背景

彭明敏出身高雄市鳳山區彭氏家族[4]。彭明敏排行家中老么,於1923年8月15日出生在台中大甲

學歷

戰前學歷

自幼就讀建成小學,後進入高雄中學就讀,彭明敏但是後來因為與教官的衝突而轉入兵庫縣關西學院就讀,畢業後考取第三高等學校預科。彭明敏就讀第三高等學校時沉迷於法國的自由思想之中,並且有意攻讀法國文學;但是因為家人的要求之下,於大學時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政治科(同時期同學包括成長於臺灣而於日後擔任國際法院副院長的小田滋)。

1944年,日本政府取消原本文科大學生的緩徵令,彭明敏本人也在徵召的名單之中;彭明敏由於不願意為日本人服役,於是前往長崎投靠長兄;而在前往長崎的途中,他所搭乘的船隻受到美軍轟炸,他因而失去左臂(后来终生装上义臂)。當時,是被楊友香醫師發現,緊急送往長崎醫大附屬醫院治療,由醫師古屋野操刀截肢,陳新賜負責縫合與後續觀察,有四位長崎醫大的台灣留學生捐O型血。[5]

在彭明敏於長崎長兄家療傷之時,彭明敏目睹了8月9日美軍對長崎投擲原子彈的歷史事件。模板:Quote

戰後學歷

日本戰敗後彭明敏回到台灣,並且進入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就讀並於1948年畢業;而在這一段期間,彭明敏經歷了二二八事件,但是二二八事件對於彭明敏父親彭清靠的影響則更為重大;當時高雄市參議會第一任議長彭清靠參加高雄市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而這時彭孟緝的軍隊進入高雄市,對於處理委員會參與者進行殘殺,對彭清靠造成以下的影響: 模板:Quote

求職經歷

彭明敏任教時照片

彭明敏畢業於台大後首先於第一銀行就職。但因不適應銀行的工作,而萌生想法,而回到台灣大學擔任助教的工作。

之後,彭明敏申請中央研究院的補助去出國深造,首先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取得法學碩士文憑,在求學期間曾受助於前中研院院長胡適的幫助,之後於法國巴黎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彭明敏於這段期間的主要研究對象為太空法國際法等範疇。

彭明敏回國後,便於台大政治系擔任副教授。三十四歲時,昇為正教授。三十八歲時,出任台大政治系主任,是戰後國立台灣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與系主任。不久,彭明敏又被聘任為國科會的國家講座教授。

聯合國大會中華民國代表團顧問

1961年,彭明敏被派任聯合國大會中華民國代表團顧問。在紐約時,有台獨人士去找他,勸他找一個機會在聯合國大會中發言,突然戲劇性地提出台灣獨立的主張,並訴請聯合國採取行動,事後可向美國政府尋求政治庇護。彭明敏認為這種建議完全不切實際。他說他根本無機會在大會發言,而且也沒有作這種戲劇性行動的心理準備,客觀環境也未發展到能使這種激烈舉動發生實際效果的程度。[6]

獲選首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

1963年,彭明敏獲選首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7]。但是彭明敏也說:「當官方對我愈表示信任時,正是我心裡對於整個政局的疑慮愈加深時。在政府裡面,想法似乎也分裂著。」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彭明敏也闡述了他最原始的觀點: 模板:Quote

彭明敏便和當時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研究生的謝聰敏中央研究院研究助理的魏廷朝三人共同起草一份《台灣自救運動宣言》,主要內容為「反攻大陸」是絕對不可能,並要求制定新憲法,建立責任政府,保障基本人權,實現真正民主,並以新國家身份加入聯合國。彭明敏等三人決定以郵寄方式將宣言寄給台灣各界領導者,但是在印刷時事洩,三人於1964年9月20日被捕。1965年2月三人被正式起訴,彭明敏被判八年有期徒刑;但是由於國際特赦組織等國際團體的奧援及美國方面的施壓,迫使蔣介石於11月3日特赦彭明敏,但是隨後彭明敏的生活便受到特務的監控。而這段期間中美國密西根大學也有意聘請彭明敏任教,但是因為國民黨政府阻撓而無法成行。

海外流亡的歲月

同任教於臺大的彭明敏(中)與憲法學者劉慶瑞(左一)等合影於1954年

1969年,彭明敏開始計劃逃離台灣,傳聞在友人(李敖及彭明敏學生)的協助下[8][9],於1970年1月逃至瑞典,他的成功出亡鼓舞了江炳興等人發動泰源事件。(陳唐山則說彭明敏逃離海外一事亦有受到台獨聯盟的協助,但彭本人並不認可此一說法。)

1970年9月,轉赴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

1972年,彭明敏出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一年後辭職。

1978年,彭明敏成為台美協會的董事,並於次年《台灣關係法》的立法過程中在美國眾議院公聽會作證。

1982年,彭明敏與其他台籍美國人組成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並且多次要求美國政府向國民黨政府施壓,要求國民黨政府解除長年的戒嚴令。而彭明敏之後也长期出任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的會長一職,在海外坚持推行台灣獨立理念。

結束流亡返台

彭明敏在1990年李登輝總統召開的國是會議中曾受邀,但是因為通緝令未取銷的原因使得彭明敏不願出席[10];後在台灣最高法院撤銷對彭明敏的通緝令後,彭明敏於1992年11月返台,結束23年流亡生涯,並且在民主進步黨的多次造勢場合中都引起全場的轟動。

加入民進黨並參選1996年總統選舉

1995年2月28日彭明敏在辜寬敏等人的推薦下加入民進黨,並且於3月20日宣佈正式參選總統;在民進黨的黨內初選中,彭明敏擊敗長期有意參選總統、前黨主席許信良,成為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候選人。彭明敏並且與時任立法委員謝長廷共同搭檔參選總統副總統,以「和平尊嚴、台灣總統」作為選舉號召。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由於中共發射飛彈的影響,國民黨提名的李登輝支持度上升,最終成功連任,民進黨提名的彭明敏與謝長廷只得到21.4%的選票,為民進黨歷次得票最低的一次,黨主席施明德也因此辭職。

總統候選人 副總統候選人 黨派 總得票數 得票率 狀態
李登輝 連戰 中國國民黨 5,813,699 54.0% 當選
彭明敏 謝長廷 民主進步黨 2,274,586 21.1%
林洋港 郝柏村 1,603,790 14.9%
陳履安 王清峰 1,074,044 9.98%

組成建國黨

1996年4月,彭明敏退出民進黨,組成建國黨,繼續宣傳台灣獨立理念。

1998年9月18日,建立新國家陣線改組為新國家連線,彭明敏出任新國家連線榮譽會長。

199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中,彭明敏支持新國家連線提名之立法委員候選人與台北市議員候選人。

出任總統府資政

2000年5月,彭明敏出任總統府資政。

2008年以後

2008年10月8日,與63年前救他的陳新賜在美濃重逢[5]

2011年4月9日,民進黨舉辦2012年總統大選黨內初選首場政見發表會,彭明敏是蘇貞昌邀請的貴賓之一[11]

2011年10月25日,台灣二二八關懷總會、台灣戒嚴時期政治受難者關懷協會、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平反促進會與台北市高齡政治受難者協會共同成立「二二八暨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挺小英後援會」支持民進黨主席兼2012年總統參選人蔡英文,彭明敏、史明姚嘉文黃昭堂黃崑虎吳樹民等台獨人士均到場[12]

2011年12月15日,臺灣公正選舉國際委員會(ICFET)舉行成立記者會,彭明敏擔任創會主席[13]

2014年9月13日,台灣教授協會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五十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彭明敏與三位太陽花學運學生吳崢黃守達張芷菱舉行跨世代座談。[14]

台獨主張

1996年代表民進黨參選中華民國第9任總統,基於國際公法於當時提出獨到的見解,認為台灣是日本投降美國後,由國際法交由美國託管,中華民國佔領台灣,在國際法上未必享有領有權,台灣地位不確定論因此產生。[15]並成為日後台獨追隨者主張台灣不屬於中華民國的理論,也是「台獨精神導師」。

著作

  • 彭明敏,《平時國際公法》(台北:三民,1957)。
  • 彭明敏,《國際法概要》(台北:三民,1966)。
  • Peng, Ming-min. 1972. A Taste of Freedom: Memoirs of A Formosan Independence Leader.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 彭明敏,〈台灣國民主義的確立〉,《台獨季刊》1期(1982,台北),頁57-59。
  •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臺灣出版社,1984)。
  • 彭明敏,〈台灣將來政治制度的理想和課題〉,《台灣問題討論集─台灣現狀與台灣前途》(台北:前衛,1995),頁329-343。
  • 彭明敏、黃昭堂,《台灣の法的地位》(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76)。
  • 彭明敏、黃昭堂,蔡秋雄譯,《台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台北:玉山社,1995)。
  •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編,《彭明敏看台灣》(台北:遠流,1994)。
  • 彭明敏,《逃亡》(台北:玉山社,2009)。
  • 彭明敏,《寫給台灣的備忘錄━彭明敏教授文集》(台北:允晨文化,2017)。

和彭明敏相關的研究文獻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陳柏軒,1996,權力的滋味:彭明敏。台北:生智。
  • 陳福敏,1993,彭明敏事件,見李義虎主編,台灣十大政治案件,頁80-95。中國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 李筱峰,1994,國家認同的轉向:以戰後台灣反對人士的十個個案為例,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頁323-62。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 柳金財,2002,台獨論述理論的建構:以史明、彭明敏、黃昭堂及陳隆志為中心的探討,見胡健國編,二十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
  • Shu, Wei-Der. 2005. Chapter Five: Case Study (1): The Process of National Identity Formation of Ming-min Peng. In Transforming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Diaspora: An Identity Formation Approach to Biographies of Activists Affiliated with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167-277. Ph.D. diss., Syracuse University.
  • 陶五柳,1995,彭明敏旋風。台北:大村出版。
  • 唐培禮(Milo L. Thornberr)著,賴秀如譯,2011,撲火飛蛾:一個美國傳教士親歷的台灣白色恐怖。台北:允晨文化。
  • 吳叡人,1995,命運共同體的想像:自救宣言與戰後的台灣公民民族主義,見彭明敏文教基金會編,台灣自由主義的傳統與傳承。台北:彭明敏文教基金會。

評論時政

模板:Seealso 前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府資政彭明敏[16]表示:一個以民主選舉方式取得政權後變成的獨裁正循著德國納粹獨裁建立的模式在形成中,台灣民主所繫的憲法和法律的層層節制徹底被蹂躪。獨裁模式已完成,會不會達到像蔣介石能在判決書上批示「槍斃可也」的程度,就看台灣人民是否只是坐著搖搖頭而已。[17]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模板:Commonscat

外部連結

模板:Authority con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