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出自台灣選舉維基百科 VoteTW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模板:不是 模板:中華民國政府部門基礎資訊 模板:臺灣軍事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山科學研究院中科院,英文簡稱:NCSIST),為中華民國國防科技研發機構,屬於中華民國國防部監督之行政法人。主要目標為提升國防科技能力、建立自主國防工業、拓展國防及軍民通用技術[1]

歷史

沿革

  • 1965年4月9日:中華民國國防部成立「石門科學研究院籌備處」。
  • 1965年11月12日,命名為「中山科學研究院籌備處」[2]
  • 1969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山科學研究院」。
  • 2004年3月1日,改隸國防部軍備局,更名為「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
  • 2014年4月16日,改制為行政法人,更名為「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歷任首長

國防部、國防部軍備局下轄時期(1969年7月1日-2014年4月15日)
任別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
1 閻振興 1969年7月1日 1975年1月31日 文人
2 唐君鉑 1975年2月1日 1982年11月4日 陸軍中將
3 郝柏村 1982年11月5日 1988年4月1日 陸軍一級上將;
參謀總長兼任
4 葉昌桐 1988年4月1日 1988年9月11日 海軍二級上將;
副參謀總長兼任
5 蔣仲苓 1988年9月11日 1989年10月20日 陸軍二級上將;
副參謀總長兼任
6 劉曙晞 1989年10月20日 1995年6月30日 海軍二級上將
7 周敢 1995年7月1日 1996年5月31日 海軍中將
8 沈方枰 1996年6月1日 1998年7月31日 海軍中將
9 陳友武 1998年8月1日 2001年7月15日 空軍中將
10 劉金陵 2001年7月16日 2003年12月31日 海軍中將
11 張元彬 2004年1月1日 2004年5月31日 空軍少將
12 龔家政 2004年6月1日 2007年11月30日 海軍中將
13 金壽豐 2007年12月1日 2014年1月15日 陸軍中將
14 張冠群 2014年1月16日 2014年4月15日 陸軍中將
行政法人時期(2014年4月16日-迄今)
任別 姓名 圖像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備註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董事長(國防部部長兼任)
1 嚴明 2014年4月16日 2015年1月29日
2 高廣圻 2015年1月30日 2016年5月19日
3 馮世寬 2016年5月20日 2018年2月25日
4 嚴德發 2018年2月26日 現任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
1 張冠群 2014年4月16日 2017年4月30日 陸軍中將
2 杲中興 2017年5月1日 2020年4月15日 空軍退役少將
3 張忠誠 2020年4月16日 現任 陸軍退役少將

組織[3]

董事會組織

董事會
  • 董事:11-15人(任期3年得連任一次,國防部部長、經濟部次長與科技部次長(原為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為當然董事)
  • 監事:3-5人(常務監事1人)
  • 董事長(國防部長兼任)
現任董監事名單
董事

嚴德發國防部部長)
林全能經濟部常務次長)
許有進科技部政務次長)
張冠群(陸軍二級上將、國防部軍備副部長)
劉志斌(海軍二級上將、國防部海軍司令部司令)
李宗孝(海軍中將、國防部常務次長)
白捷隆(陸軍中將退役、國防部資源規劃司司長)
吳寶琨(海軍上校退役、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司長)
房茂宏(陸軍中將、國防部軍備局局長)
劉復龍(陸軍中將退役、前國防部軍備局局長)
柯文安(空軍中將退役、前參謀本部副參謀總長)
林盈達國立交通大學教授)
黃仁竑國立中正大學教授)

監事

蔡鴻坤行政院主計總處副主計長)
谷家恆(前中國科技大學校長)
鄭桓圭工業技術研究院稽核室主任退休、前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總辦事處副處長、圖書館主任)
陳國勝(空軍中將、國防部主計局局長)

幕僚單位
  • 秘書室、稽核室、諮詢委員會、研究發展推動會

院內組織

院本部
  • 院長
  • 首席副院長(行政總監業務)、副院長1(業管項目,對外行銷業務)、副院長2(潛艦國造、國艦國造業務)、副院長3(國機國造業務)
研發單位
  • 航空系統研究所、飛彈火箭系統研究所、資訊通信研究所、化學工程研究所、材料光電研究所、電子系統研究所、系統發展中心、系統製造中心、系統維護中心、資訊管理中心
幕僚單位
  • 策略研析暨發展委員會、營運中心、管理中心、軍通中心、公共關係室、法律事務室、工安衛生室、督察室、安全室、財務室、設施工程處、物料運籌處

研發產品

F-CK-1經國號戰鬥機
AT-3自強號高級教練/輕攻擊機
檔案:沱江艦.jpg
沱江級巡邏艦
CM-32雲豹八輪裝甲車
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
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
雄風反艦飛彈發射車

知名軍品[4]

計畫

  • 月球資源探測計畫(Resource Prospector Mission)[5]

已(半)公開計畫

計畫代號 研發內容 預算 (新台幣)[6]
擎昇計畫 研製長程彈道飛彈/長程攻陸衝壓飛彈。 59億元
擎天計畫[7] 研製長程彈道飛彈。
雄昇計畫[8] 雄風二E巡弋飛彈
戟隼計畫[9] 雄風二E巡弋飛彈 340億元
星隼計畫 砲兵短程戰術飛彈 238億元
雄評計畫[10]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追風計畫[11] 雄風三型反艦飛彈
層系計畫[12][13] 天弓三型防空飛彈 39億元
玄天計畫[14] 研製高能電磁脈衝武器。
玄宇計畫[15] 研製石墨纖維炸彈。
玄機計畫[16] C一130HE電戰機(執行旁立式干擾的電子反制機),及搭載中空軍自動化電子偵測系統。
劍翔計畫[17] 反輻射無人攻擊載具(可攜帶空對地武器戰術型攻擊無人機)
劍評計畫 天劍二A反輻射飛彈
萬劍計畫[18] 空射遠攻武器,機場壓制武器。 22億元
萬昇計畫 萬劍昇級計畫。
百捷計畫 57億元
捷羚計畫 天劍一型飛彈陸射型短程防空系統。
捷二計畫 陸軍夜視鏡案。
迅隼計畫[19] 升級拉法葉級巡防艦防空系統,搭載天劍二型飛彈
迅海計畫 量產迅海鑑飛彈快艇
迅聯計畫[20] 新式水面艦戰鬥系統。以武進三型作戰系統H-930 MCS全分散式模組化戰鬥系統為基礎的升級版,結合多目標接戰與飛彈垂直發射系統,並聯結電戰反制系統與聲納系統。 67億[21]
翔昇計畫[22] IDF改良計畫。
翔鷹計畫 中翔二型研發。量產代號「銳鳶專案」,由中華民國陸軍操作,以維繫中科院UAV研發產能。 37億元[23]
安翔計畫[24] IDF研發計畫。
安宇計畫[25] 戰管自動化系統(分為多項案子)。
天頻計畫[26] 衛星通訊車案。
長征計畫[27] 長距離航程無人飛行器研發案。 30億模板:NoteTag
麒麟專案[28] 火箭載具研發 124億7400萬餘元
迅馳專案[29] 30鏈炮塔研發
計畫的命名規則
擎:高速飛彈載具、雄:巡航飛彈系統、風:反艦飛彈系統、玄:電磁類武器系統、劍:戰機武器/無人機系統、萬:數量型武器、迅:艦船系統、評/昇:研改計劃、捷:陸地系統、翔:戰機系統、安:空防系統、隼:飛彈系統

註释

模板:NoteFoot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模板:Commons category 模板:Wikisource

参见

模板:Portal box

模板:- 模板:中華民國國防部所屬機關 模板:中華民國軍事 模板:中華民國國防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