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大學

出自台灣選舉維基百科 VoteTW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模板:Infobox University

國立陽明大學模板:Lang-en),前身為「國立陽明醫學院」,是中華民國第一所,也是現時唯一一所,以醫學教育為主之國立大學,位於臺北市北投區,以醫學生物科技生命科學研究為主要研究領域。現設有醫學院、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生命科學院、護理學院、牙醫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及藥物科學院,共計有7個學院、11個學士班(含1個學士學位學程及1個不分系)、33個碩士班(含3個碩士學位學程)、4個碩士在職專班(含1個碩士在職學位學程),以及31個博士班(含8個博士學位學程),並有5間大型教學醫院臺北榮總臺中榮總高雄榮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亞東醫院)及1間附設醫院(陽明附醫)。

2000年,陽明大學成為「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創始成員之一。2002年,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締結學術結盟,成立「聯盟醫療系統」,並組成「政陽團隊」開設臺灣心智科學腦造影中心[1]。陽明大學在各項指標排名中,皆榜上有名,在生醫領域內更有著深厚的學術基礎[2]

2018年12月26日,與國立交通大學爭議多時的合併終於定案,兩校將啟動併校程序,校名暫定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3][4][5]

校史

創校背景

模板:Portal 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撤退來臺時,帶來的大量人口使得臺灣本島人口增加了約200萬人,造成台灣醫療資源更進一步的不足。到陽明醫學院創建之前,台灣只有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以及中華民國國軍國防醫學院兩間公立醫學院,私立醫學院僅有高雄醫學院台北醫學院中國醫藥學院中山醫專四校。由於政府鼓勵榮民開發較偏遠的鄉村地區,移進的人口進一步壓縮了原本就較缺乏的鄉村醫療資源,逐年老化的人口也增加了對於醫療資源的需求。

1968年,時任國防部長蔣經國指示國防部國軍軍醫系統以及榮民總醫院應培育醫學人才為國所用。榮民總醫院所屬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於受命後開始籌辦,時任國防醫學院暨榮民總醫院院長的盧致德中將,當即召集有關人員商討確定創設醫學院,並與教育部深入協調,建議教育部利用榮民總醫院之基礎,創辦醫學院。1969年8月12日創校籌設案由退撫輔會函送行政院,教育部邀集各界醫學專家商討後於1970年11月5日文復行政院,建議核准籌設。

國立陽明醫學院時期 (1975-1994)

檔案:Logo of National Yang-Ming College of Medicine (1975-1994).jpg
國立陽明醫學院時期校徽(1974-1994)

1971年1月26日,行政院正式核准籌設「國立陽明醫學院」。由教育部政務次長孫宕越先生兼任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成立「國立陽明醫學院籌備處」,副主任委員宋達為籌備處主任。 由輔導會將台北市北投區唭哩岸國有山坡地32甲無償撥用,另增購民地3.9568公頃,呈奉教育部核定招生醫學系學生120名,全部學生給予公費六年,畢業後由政府分發各公立醫院及衛生醫療機構服務六年,畢業醫學生,於教學醫院接受四年專科醫師訓練,之後至偏遠或醫療資源缺乏地區,服務二年。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2

年份 事紀
1974年
  • 第一棟建築「實驗大樓」竣工,與台北榮民總醫院間之「榮陽隧道」完工通車。
  • 行政院核定於六十四學年度正式成立,並著手籌劃招生事宜。
1975年
  • 5月15日教育部正式決定聘請韓偉博士為首任院長,訂為校慶日。
  • 國立陽明醫學院於7月1日正式成立,並參加大學聯合招生。
  • 9月,第一屆醫學系大專聯招放榜,陽明首度招生120名大一新鮮人。為配合政府推行醫師下鄉制度政策,醫學系全部招收公費生,給予全額公費待遇。
  • 10月,韓院長於第一次學生週會中發表談話,並提出「榮譽制度」的理念,為陽明精神的先聲。
1976年
  • 增設「牙醫學系」(首屆27名報到),醫學系增設寄生蟲學科。
1977年
  • 男生第一宿舍竣工。
  • 醫學系增設微生物學科。
  • 行政院核定以教育部及行政院衛生署評定為第一級教學醫院之「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今台北榮民總醫院)為本校教學醫院。
1978年
  • 醫學系《神農坡》創刊發行。
  • 「陽明十字軍」首次正式展開活動。
  • 醫學系增設內科學科、外科學科、病理學科、社會醫學科。
1979年
  • 圖書館落成。
  • 「偏遠地區衛生醫療服務隊」第一次出隊。
  • 增設「醫事技術學系」。
  • 醫學系增設婦產學科、小兒學科、神經精神病學科、眼科學科、耳鼻喉學科、復健醫學科、核子醫學科、皮膚學科、麻醉學科、放射線學科。
  • 開始招收僑生:醫﹑牙﹑醫技三系合共招收10名僑生,成立僑生聯誼會。
1980年
  • 增設「神經科學研究所」碩士班,是陽明醫學院第一個研究所,同時也是台灣首創之此類研究所。
  • 圖書館成立視聽資料室。
1981年
  • 增設「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班(國內首創)。
  • 牙醫系館興建完成。
1982年
  • 醫學系首屆畢業生完成分發,分別到輔導會及衛生署系統之醫療機構服務,於6月19日舉行畢業典禮。
  • 學生心理輔導中心成立。
  • 增設「生物化學研究所」碩士班。
1983年
  • 增設學士後醫學系,學制為5年,學生享有公費待遇。<
  • 韓偉院長履行於第一屆醫學系學生畢業時所許下「和你們一起下鄉」的諾言,於恆春基督教醫院進行臨床診療工作達半年。
1984年
  • 由于俊院長接任第二任院長。
  • 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實驗動物中心。
  • 增設「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博士班,「醫學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國內首創)。
  • 印行「陽明公報」,將本院重大措施及行政、教學、研究等重要事務,以簡要條列方式印刷分發。

模板:Col-2

年份 事紀
1985年
  • 成立陽明校友會。
  • 與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科合作共同規劃八里群體醫療執業中心。
  • 增設「生理學研究所」碩士班、「藥理學研究所」碩士班、「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班。
  • 招收首屆學士後醫學系自費學生25名。
1986年
  • 研究大樓竣工。
  • 增設「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班、「護理學系」。
  • 成立儀器中心、畢業生輔導室。
1987年
  • 學士後醫學系停止招生。
  • 增設「生物化學研究所」博士班。
1988年
  • 護理系舉辦第一屆「加冠典禮」。
  • 增設「遺傳學研究所」碩士班、「解剖學研究所」碩士班、「復健醫學系」。
  • 醫學系開始招收自費生(首屆20名)。
1989年
  • 「陽明學生會」章程草案正式出爐,陽明成為國內第一個成立學生自治組織的醫學院。
  • 增設「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班(國內首創)。
1990年
  • 于俊院長任期屆滿,由榮總醫學研究部韓韶華先生接任第三任院長。
  • 醫事技術學系分設醫事檢驗與放射技術二組。<
  • 護理學系開辦「在職護理人員學士學位進修班」。
1991年
  • 增設「生理學研究所」博士班、「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傳統醫學研究所」碩士班(國內首創)。
  • 「陽明人報」創刊。
1992年
  • 醫學系首度為大五同學舉行「加袍典禮」,牙醫學系舉行第一屆「加袍授證典禮」,復健醫學系首次為即將進入醫院實習的三年級同學舉行「授證典禮」。
  • 勵青社舉辦第一屆「全國高中生醫學營」。
  • 增設「藥理學研究所」博士班、「遺傳學研究所」博士班、「牙醫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臨床護理研究所」碩士班、「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班(國內首創)。
  • 復健醫學系改名為「物理治療學系」。
  • 第二教學大樓落成啟用。
  • 「石牌醫學通訊」週刊創刊發行。
  • 國立陽明醫學院「研究生協會」成立。
1993年
  • 台北郵局在本校校區內設立分局,開始營運。
  • 醫事技術學系舉辦第一屆「授證典禮」。
  • 增設「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班(國內首創)、「口腔生物研究所」碩士班。
  • 「在職護理人員學士學位進修班」停招,增設「夜間部護理學系」。
1994年
  • 本校「教師聯誼會」成立。
  • 護理館落成啟用。
  • 配合新大學法公布實施及本學院奉准改名大學,由校務發展委員會研擬「國立陽明大學組織規程草案」,經6月15日院務會議討論後,修正通過。
  • 7月1日起改制為國立陽明大學

模板:Col-end

改制國立陽明大學 (1994-)

1994年7月1日,國立陽明醫學院改制為國立陽明大學,計有醫學院醫事技術學院(包括醫事技術學系之醫事檢驗及放射技術二組、物理治療學系、醫學工程研究所,以及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與生命科學院(包括神經科學研究所、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生物化學研究所、遺傳學研究所)三個學院及國內首見的院級通識教育中心,共有6個學系與19個研究所。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3

陽明大學

模板:Col-3

陽明大學校門

模板:Col-3

遠眺陽明大學校舍

模板:Col-end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2

年份 事紀
1994年
  • 增設「生物藥學研究所」碩士班、「寄生蟲研究所」碩士班、「環境衛生研究所」,與「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班。
  • 教育部聘請韓韶華教授擔任「國立陽明大學」首任校長。
1995年
  • 醫事技術學院更名為「醫學技術暨工程學院」。
  • 增設「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碩士班、「神經科學研究所」博士班,醫學系增設急診醫學科。
1996年
  • 成立免疫學研究中心、社區醫學研究中心、細胞暨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心、社區護理示範中心。
  • 韓韶華校長任期屆滿,醫學院張心湜院長接任第二任校長,同時亦為本校首位遴選校長。
  • 增設護理學院、「生命科學系」、「公共衛生研究所」博士班,醫學系增設泌尿學科。
1997年
  • 首度辦理推薦甄試入學面試。
  • 成立醫學工程研究中心。
  • 醫學系神經精神病學科二分為神經學科及精神學科。
1998年
  • 創新育成中心成立。
  • 增設「傳統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寄生蟲學研究所」博士班、「環境衛生研究所」碩士班、「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碩士班。
  • 醫事技術系放射組改制為「醫學放射技術學系」,醫事技術系醫事檢驗組改名為「醫事技術學系」。
  • 陽明大學教師會成立。
1999年
  • 張心湜校長任期屆滿卸任,由曾志朗副校長接任本校第三任校長。
  • 醫學系增設家庭醫學科。
  • 研究發展室成立。
  • 「榮陽基因體定序團隊」正式對全世界公布台灣第一個百萬鹼基人類基因體定序資訊成果,成功排出人類第四號(對)染色體上部分基因,成為全球從事人類第四號染色體定序團隊中,首先排出最長DNA序列的研究團隊。
2000年
  • 榮陽團隊公佈完成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
  • 曾志朗校長榮任教育部部長,校長職務由教務長吳妍華代理。
  • 增設牙醫學院、「臨床牙醫科學研究所」博士班、「物理治療研究所」碩士班、「衛生資訊與決策研究所」碩士班、「醫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報奉延後一年招生)。
  • 「解剖學研究所」更名為「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分為解剖學和細胞生物學兩組。
2001年
  • 「陽明電子報」創刊。
  • 增設「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博士班、「放射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復健科技輔具研究所」碩士班。
  • 牙醫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臨床牙醫科學研究所博士班合併為「臨床牙醫學研究所」。
  • 「陽明大學文化生活廣場」開幕。
  • 吳妍華代理校長經遴選正式接任本校第四任校長。
2002年
2003年
  • 醫學系首度辦理外籍學生招生。
  • 增設「生物藥學研究所」博士班、「護理學研究所」博士班、「生物資訊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急重症醫學研究所」碩士班,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與中央研究院合作成立「分子醫學學程」。
2004年
  • 增設「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班。
  • 寄生蟲學研究所更名為「熱帶醫學研究所」,醫事技術學系更名為「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
  • 吳妍華校長連任第五任校長。
2005年
  • 西安街研究生宿舍新建工程舉行開工動土典禮。
  • 生物化學研究所更名為「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 醫學系增設環境暨職業醫學科、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增設碩士在職專班。
  • 物理治療學系及物理治療研究所系所合一,更名為「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護理學系及護理學研究所博士班系所合一,更名為「護理學系暨研究所」。生物化學研究所更名為「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
  • 明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為教學醫院。
2006年
  • 醫學系增設骨科學科,增設「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博士班、「衛生福利研究所」博士班、「腦科學研究所」碩士班、「護理學系暨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 生命科學系、遺傳學研究所合併為「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醫學放射技術學系、放射醫學科學科學研究所,合併為「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
2007年
  • 成立藝文中心,負責辦理各項藝文活動。
  • 增設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 醫學技術暨工程學院更名為「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解剖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更名為「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班)」。解剖學科更名為「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科」。寄生蟲學科更名為「熱帶醫學科」。社會醫學科更名為「公共衛生學科」。臨床護理研究所、社區護理研究所,調整新增為「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碩士班)」。環境衛生研究所更名為「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碩士班)」。物理治療學系暨研究所、復建科技輔具研究所,合併為「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學士班、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生物資訊研究所及衛生資訊與決策研究所,調整新增為「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系所合一,更名為「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牙醫學系、臨床牙醫學研究所系所合一,更名為「牙醫學系(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
  • 為積極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立「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模板:Col-2

年份 事紀
2008年
  • 自創校以來,雖經行政院指定榮民總醫院為該校教學醫院,但因無直屬附設醫院,於1月1日,由原署立宜蘭醫院正式改名為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2]
  • 本校藝文中心正式揭幕並舉辦首展。
  • 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公佈2008年台灣基礎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論文統計結果,本校教師平均論文數居台灣各大學之冠。
  • 增設「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班、「心智哲學研究所」碩士班、「腦科學研究所」博士班。
  • 臨床醫學研究所、熱帶醫學研究所整併為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博士班)。
  • 2008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公布,本校在不分領域排名為第475名。在分領域排名方面,本校以臨床醫學領域排名世界第264名,台灣第2名;神經科學行為學領域則為台灣第1名。
2009年
  • 成立「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 生醫光電工程研究所更名為「生醫光電研究所」。
  •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停招。
  •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管理之國有建物,奉行政院核准撥使用。
  • 奉教育部函同意,本校校長職務自98年11月12日起至99年8月1日新任梁賡義院士到任前,由吳妍華教授代理。
2010年
  • 吳妍華代理校長任期屆滿,梁賡義校長接任第六任校長。
  • 護理學系暨研究所更名為「護理學系」(含學士班、博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 增設「國際衛生碩士學位學程」、「分子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2011年
  • 「醫學工程研究所」與「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整併為「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含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
2012年
  • 本校附設醫院新院區主體工程舉行動土典禮。
  • 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公布全球建校未達50年的潛力大學(Top 50 Under 50)排行,陽明大學排名第37,為台灣唯一進榜大學[7]
  • 增設「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 原榮光幼稚園空間整修後落成啟用,更名為博雅中心,二樓為學生事務處。西安街研究生宿舍更名為「西安樓(Xi-An Building)」。
2013年
  • 研究生暨國際學生宿舍及游泳池重建工程舉行動土典禮。
  • 公共衛生學科更名為「公共衛生暨醫學人文學科」。
  • 增設「視覺文化研究所」碩士班、「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 2013年10月經校務會議通過,梁賡義校長確定續任本校第七任校長,新任期為2014年8月1日起。
  • 自102學年度起,生醫科學暨工程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更名為「生醫光電暨奈米科學 學士學位學程」。
2014年
  • 頂尖研發大樓新建工程舉行開工動土典禮。
  • 於年初公布之「QS University Rankings: Top 50 Under 50」排名第30名,為台灣唯一進榜之大學[8]
  • 增設「光電博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跨領域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2015年
  • 增設「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醫學系B組」、「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碩士班、「生技醫療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 臨床暨社區護理研究所更名為「臨床護理研究所」。
  • 經教育部核定並經考試院核備同意,增列醫療財團法人徐元智先生醫藥基金會亞東紀念醫院為教學醫院。
2016年
  • 原與新竹交通大學合校備忘錄草案,經校務會議否決。
  •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自105學年度開始招收六年制學生,原四年制課程將停招,為台灣首個全六年制物理治療大學教育(Doctor of Physical Therapy,DPT)。
  • 成立藥物科學院,增設「藥學系」,於105學年度招收第一屆學士班學生。
  • 增設「環境科技博士學位學程(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 學生男五舍、女五舍(原研究生暨國際學生宿舍)啟用並自105學年度開始入住。
  • 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蘭陽院區正式啟用。
2017年
  • 增設「生技醫療產業博士學位學程」、「生物醫學暨工程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急重症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 頂尖研發大樓於10月正式啟用,並定名「守仁樓」,位於一樓的多功能講堂「膺才廳」也於九月底落成啟用(由大中華集團賀鳴鐸董事長捐贈)。
  • 梁賡義校長於12月1日提前離職,並就任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校長遴選委員會自7月起開始運作,於11月遴選出第八任校長郭旭松先生,交接過渡期間由高閬仙前副校長擔任代理校長一職。郭旭松先生於12月21日起正式擔任校長一職,並於29日交接典禮上宣布兩位新任副校長為楊慕華老師與鄭凱元老師,新任主任秘書為陳怡如老師。
2018年
  • 9月26日,陽明召開臨時校務會議,針對「是否啟動合校」進行討論,會中經校務會議代表投票表決,同意啟動合校。啟動合校程序後,未來將決定合校對象優先順序,確定對象後組成工作小組與合校對象議約,後續仍需再由校務會議審查,再將結果送教務部審查。

模板:Col-end

關於陽明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2

校訓

  • 「真知力行,仁心仁術」
  • 除了精深之醫學知識及臨床歷練的「真知力行」外,最重要的還在於「仁心仁術」。其意涵是希望學生能以此教學精神及學習態上,培育出「術德兼備,仁心仁術」的學生,為社會貢獻個人的一己之力。

模板:Col-2

校花

藍花楹的花
  • 陽明大學的校花是「藍花楹」(學名:Jacaranda Acutifolia Humb.),這是經由全校師生共同票選出來的。
  • 它是原產於巴西落葉喬木,其樹幹高大且酷似鳳凰木。葉對生,二回羽狀複葉、小葉長橢圓形;在春末至初夏時開花,花期只有短暫的一至兩個月,花著生於枝條、花冠筒狀扁管狀小花,下端膨脹成鐘型,為藍紫色;果實為扁平蒴果,直徑約5 厘米,長出來時是青綠的,成熟後會變成褐色。

模板:Col-end

歷任校長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2

國立陽明醫學院
任別 姓名 任期
1 韓偉 1975年5月-1984年6月
2 模板:Lang 1984年6月-1990年6月
3 韓韶華 1990年6月-1994年8月

模板:Col-2

國立陽明大學
任別 姓名 任期
1 韓韶華 1994年8月-1996年6月
2 張心湜 1996年6月-1999年6月
3 曾志朗 1999年6月-2000年6月
代理 吳妍華 2000年6月-2001年11月
4、5 吳妍華 2001年11月-2009年11月
代理 吳妍華 2009年11月-2010年8月
6、7 梁賡義 2010年8月-2017年12月
代理 高閬仙 2017年12月
8 郭旭崧 2017年12月-現任

模板:Col-end

學術與教學單位

※[註]學:學士班;碩:碩士班:博:博士班;碩在職:碩士在職專班;UST: 臺聯大系統合設

醫學館
醫學二館
研究大樓
護理館
圖資大樓
牙醫館
守仁樓
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傳統醫學大樓
醫學院 醫學系(學)
臨床醫學研究所(碩、碩在職、博) 傳統醫藥研究所(碩、博)
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博) 醫務管理研究所(碩、碩在職)
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博) 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碩、博)
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模板:Sup(碩、博) 生理學研究所(碩、博)
藥理學研究所(碩、博) 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碩)
急重症醫學研究所(碩、博) 腦科學研究所(碩、博)
國際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
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環境科技博士學位學程模板:Sup


生物醫學暨工程學院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學、碩、博) 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學、碩、博)
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學、碩、博)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學、碩、博)
生醫光電研究所(碩、博) 生醫光電暨奈米科學學士學位學程
生物醫學暨工程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 光電博士學位學程模板:Sup
生技產業創新創業推廣教育學分班


護理學院 護理學系(學、碩在職、博)
臨床護理研究所(碩) 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碩)


生命科學院 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學、碩、博) 神經科學研究所(碩、博)
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博) 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碩、博)
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模板:Sup(碩、博) 分子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跨領域神經科學國際研究生博士學位學程 跨領域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學程模板:Sup
生技醫療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學位學程 生技醫療產業博士學位學程


牙醫學院 牙醫學系(學、碩、博) 口腔生物研究所(碩、博)


藥物科學院 藥學系(學)
生物藥學研究所(碩、博) 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碩)


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 心智哲學研究所(碩)
視覺文化研究所(碩)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模板:Sup
人文與社會教育中心


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 大一、二:資訊科學、生醫科學及基礎科學
大三後分流(除醫學系、牙醫學系以外)


共同教育中心 通識教育:核心通識、博雅通識
基礎科學教育


陽大附醫 蘭陽院區、新民院區
詳見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

研究中心

基礎研究類 榮陽基因體研究中心 腦科學研究中心
生醫光電暨分子影像研究中心 系統與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
蛋白體研究中心 幹細胞研究中心
睡眠研究中心 生醫影像研究中心
臨床研究類 心臟血管疾病研究中心 書田泌尿科學研究中心
癌症研究中心 台灣實證卓越中心
整合性健康照護研究中心 張平倫癌症暨生物治療研究中心
社區服務類 愛滋病防治及研究中心 社區醫學研究中心
運動健康科學研究中心 學校衛生研究中心
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 健康數據統計研究資源中心
產學合作類 醫學工程研發中心 新藥研究中心
骨科器材研發中心 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
微生物體研究中心

知名校友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2

模板:Col-2

模板:Col-end

國內學術合作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2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UST)

檔案:UST emblem.jpg

與政大、北藝大學術合作

  • 為提昇學生之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素養,並強化通識教育內涵,本校於91學年度與國立政治大學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相互簽訂學術合作辦法,推動三校間之交流合作。
  • 校際課程合作:藉由三校合作開課、相互開課、合設跨領域學程及開放學生選課等方式,提供學生更多元之學習機會。
  • 為提高教師跨校開課及合作開課之意願,三校均訂定相關辦法,採取補助跨校開課教師交通費及教材費補助、授課時數得採計為校內基本時數及協同教學教師加計授課時數等各項鼓勵措施,俾使三校之合作機制順利推動。
  • 合辦學程:由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與本校生命科學院合作辦理「生物科技管理學程」,由政大負責開設管理學門課程,本校則開設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相關課程。歷年來申請修習本學程學生二校共計149名,順利完成學程條件取得學程證明書者,二校共計40名,為二校跨領域合作樹立成功典範。[9]

模板:Col-2

聯盟醫療系統

新世代跨領域科學人才培育計畫

  • 本校與中研院科技部合作執行之「新世代跨領域科學人才培育計畫」,於103學年度將以生命科學系作為招生窗口,優先招收第一批學生接受此一新規畫課程的教育訓練。本計畫所規劃的「國立陽明大學學士班大一大二不分系」「醫學系B組」將按照原計畫於104學年度開辦。
  • 103學年度入學的學生仍會依據學生的興趣、能力、以及對未來生涯規畫的需求,積極輔導學生選擇生科、醫工、光電、奈米、資訊等基礎科學研究的領域繼續深造,達到分流的目的。至於學生選擇走入其他臨床專業的科系者也可以依循現行的校內轉系機制,完成他們的目標。[11]

模板:Col-end

海峽兩岸與國際姊妹校

美洲

模板:USA(24)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3

模板:Col-3

模板:Col-3

模板:Col-end

歐洲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3 模板:UK(5)

模板:FRA(3)

模板:Col-3 模板:GER(1)

模板:FIN(2)

模板:HUN(1)

模板:SPA(1)

模板:Col-3 模板:ITA(1)

模板:ROM(1)

模板:RUS(1)

模板:Col-end

非洲

模板:Flagicon 迦納(1)

亞洲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3 模板:CHNML(16)

模板:Col-3 模板:HKSAR(2)

模板:Flagicon 蒙古(1)

模板:JPN(8)

模板:Col-3 模板:KOR(3)

模板:THA(2)

模板:SIN(1)

模板:MAL(1)

模板:IDN(1)

模板:IND(1)

模板:Col-end

大洋洲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3 模板:Flagicon 巴布亞紐幾內亞(1)

模板:Col-3 模板:Flagicon 澳大利亞(1)

模板:Col-end

大學排名

國外單位
年份 國家 名稱 排行榜 備註
世界 亞洲 兩岸 臺灣
2017 模板:UK QS世界大學排名 329 69 26 7
QS Top 50 Under 50 33 14 6 2 臺灣唯二進榜
QS世界大學排名 (依學群)

- 生命科學與醫學類

149 24 7 2 其中解剖生理、護理等兩學科
為世界排名 51-100;護理為亞洲第五
國內單位
年份 單位 名稱 項目 排名 備註
2017 遠見雜誌 台灣最佳大學排行榜 學術成就 2
教學 5
國際化程度 未入前20
產學績效 6
總排名 5 僅次於

參考資料

  1. 模板:Cite journal
  2. https://web.ym.edu.tw/files/14-1133-36724,r1-1.php?Lang=zh-tw 校務會議決議 陽明大學啟動合校
  3. 模板:Cite web
  4. 模板:Cite web
  5. 模板:Cite web
  6. 黃慕萱,書目計量與學術評鑑—國內七所研究型大學論文發表概況分析。引文分析與學術評鑑研討會論文集(臺北,2004),135-152。
  7. 2012.05.29 全球潛力大學 陽明大學入榜
  8. QS University Rankings: Top 50 Under 50 2013
  9. 模板:Cite web
  10. 模板:Cite web
  11. 模板:Cite web

相關連結

外部連結

模板:Commons category

模板:國立陽明大學 模板:臺灣聯合大學系統 模板:聯盟醫療 模板:北一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模板:八芝連圖書館館際合作組織 模板:臺灣繁星計劃大學 模板:邁向頂尖大學計畫 模板:臺北市大專院校 模板:台灣醫學專門大學院 模板:臺灣大學院校 模板:臺灣公立大專院校

模板:Portal 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