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彌陀區

出自台灣選舉維基百科 VoteTW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模板:CityDivInfo 彌陀區位於臺灣高雄市西部沿海,在高雄平原邊緣,以阿公店溪為界北鄰永安區,東以岡山空軍機場接岡山區,西濱臺灣海峽,南接梓官區。地形平廣,除東南部漯底山泥火山地形,其餘皆為平原。

地名由來

康熙24年(1685年)《台灣府志》地名為「彌羅港」、「微羅港」或「眉螺港」,可能出自馬卡道語的viro一詞,意為「竹子」,港則內海潟湖。「彌羅」後音轉為佛家的西方教主「彌陀」。

聚落歷史

彌陀港

永曆十五年,福建漳州府南靖縣吳壽來台開墾彌陀港,後吳壽弟弟(一說親戚)隨高開台祖高和祖籍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易、李、林、陳、蔡等族人渡台共同開墾彌陀港中部地區,形成農業集村,同姓多共居,大吳居住在彌靖里主要幹道兩旁;小吳居住在彌仁里南部;易、高兩姓居住在彌靖里彌陀國小以南;陳姓在彌仁里北部;蔡姓在彌壽里西北;李姓在彌壽里中部;林姓在彌壽里南部。

漯底

孫姓的開台祖孫候連孫候瑞兩兄弟至福建泉州府南安縣來台,開墾漯底山下地區,所謂上漯底庄;同時又有蔡姓族人移居到漯底山下西南邊,建下漯底庄。

鹽埕

本庄張姓家族原於福建泉州府同安縣,後往台南府城(東門街附近)居住,清乾隆年間,設有瀨西鹽場,需要大量曬鹽工,遂移居鹽埕,期間有謝、李姓從瀨南鹽場遷居,分成頂鹽埕、下鹽埕兩庄,且在明治三十年間一度成為彌陀庄行政中心。

海尾

開庄家族為宋氏,其開台祖宋賀光於清康熙末年來台,初居竿蓁林,後宋賀光子宋淵遷居彌陀港,因築魚塭技巧高超,道光二十四年移居內海中的積地,遂取名為海埔仔又稱海尾仔。

人口

模板:Historical populations

宗教

  • 彌壽宮

位於彌壽里,為彌陀庄境主,祭祀天上聖母
據彌壽宮重建碑文記載:

瀨南瀨西兩處乃前清臺灣府屬之鹽埕,天上聖母係府守尊禮,在瀨南場內,故銜得府正堂之稱。迨彌陀港道填塞,鹽田隨之以廢;聖母神像迎留境內崇敬,逐年輪甲過頭。後至咸豐丁已,三庄人等興建廟宇於福德祠西側,號曰彌壽宮。復因分金有被偷徒嫌疑,越及同治年辛末,又移分金數武於西而重建。今春,自西而東展築重修,肭中再雕殿媽諸神飾新,立石以誌之。

由碑文得知,彌壽宮所祀天上聖母原本位於瀨南鹽場內,後因彌陀港道阻塞,鹽場廢置,神像留於庄內輪流供奉,但常起衝突,遂於咸豐丁已年間建廟,曰彌壽宮。

  • 玄天宮

位於彌靖里,為本里之信仰中心,於清咸豐年間,本庄吳姓先人至其故鄉迎來玄天上帝供奉,起初祀於吳姓大廳,日後信徒漸漸增加,香火日趨鼎盛,遂於民國四十五年立公厝,又於民國八十五年重建廟宇,配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主要供奉姓氏為吳、易、高三姓。

  • 三和宮

位於彌仁村,主祀池府千歲,配祀吳府千歲三太子。香火是由小吳(吳壽弟弟)從中國大陸所攜來,起初同樣於各家大廳祭拜,後至民國五十八年建廟完成。主要供奉姓氏為吳、李兩姓。

  • 瀨南場代天府

位於鹽埕里,奉祀池府王爺,香火為張姓先人於乾隆二十一年攜來,供奉於自宅。日治時期時因其子孫將香火藏匿,所得保留。《鳳山縣采訪冊》記載建於光緒元年(1875),為本區古老廟宇之一。

行政區

明鄭時期

歸入萬年縣仁壽里。

清領時期

改為鳳山縣仁壽上里,轄有五分仔、三點山仔、大山仔、頂鹽埕、下鹽埕、管甫山、港口崙、彌陀港、頂漯底、下漯底、知高寮等十一里。

日治時期

隸屬台南廳阿公店支廳仁壽上里彌陀港區,後又改為高雄州岡山郡彌陀-{庄}-。原三點山仔、大山仔、管甫山為港外沙洲,光緒十七年與民國三十五年前後遭海水侵蝕,居民先後搬至海尾、知高寮、五分仔等地居住。

民國

1945年12月改為高雄縣彌陀鄉,1950年3月分出永安鄉,1951年4月分出梓官鄉。2010年12月25日因應五都改制,併入高雄市,稱高雄市彌陀區。

現行政區轄有:文安里、光和里、南寮里、海尾里、過港里、漯底里、彌仁里、彌陀里、彌靖里、彌壽里、舊港里、鹽埕里等里。

梓官區戶政事務所與彌陀區及永安區戶政事務所,自103年3月1日起整併為「高雄市梓官戶政事務所」,原永安區及彌陀區戶政事務所,改稱「永安辦公處」及「彌陀辦公處」。

交通

公路

公車客運

教育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特色

旅遊

  • 南寮漁港 [1]模板:Dead link
  • 海岸光廊
  • 彌陀公園
  • 漯底公園
  • 漯底山 [2]
  • 濱海遊樂區
  • 蔦松文物展示館

外部連結

模板:Commonscat

模板: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