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平

出自台灣選舉維基百科 VoteTW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模板:Infobox writer

平路

),本名路平,華文知名小說家、專欄作家高雄市鼓山區人,籍貫山東諸城國立臺灣大學心理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碩士。她以文化和社會評論的系列文章聞名。

經歷

平路為當代最卓越的小說家之一,關心面向及於社會、文化、性別、政治、人權等議題。評論文字拆解各樣的迷思,顛覆習見的因果認知,凸顯出約定俗成之中的虛枉性。思辨的素材包括政治、情愛、權力、歷史、知識體系等等。無論創作的技巧、文字的錘鍊、形式的多元、題材的縱深,都深具出入時空開疆拓土的成就。曾獲「聯合報小說獎」、「時報散文獎」、「時報劇本獎」、「吳三連獎」、「金鼎獎」等多種獎項。曾為《人間副刊》、《天下》、《新新聞》、《聯合文學》撰寫專欄,並在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與台北藝術大學(國立藝術學院)藝術管理研究所任教。曾任中華民國無任所大使

2003年到2010年間,曾到香港擔任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在任期間籌辦「台灣月」[1],一切從零開始,在香港扎下根基,現已成為香港每年一度的城中盛事。[2]曾為香港報刊,譬如《南華早報》、《明報》等撰寫專欄。

2015年,擔任華文朗讀節的「2015焦點作家」[3],當年十二月,第二屆「全球華文作家論壇」[4]中設有「平路論壇」。

2015年12月,平路以2013年震驚社會的八里雙屍案為靈感,發表長篇小說《黑水》,得到文壇高度關注。[5]新書發表會時,事件關係人也到場支持。 [6]《黑水》獲選為博客來2016年度選書,並已售出韓文版權,由韓國現代文學出版社(Hyundae Munhak)出版。[7]

2017四月出版的《袒露的心》中,透過如推理般的筆法,打開禁錮的黑盒子,分別對陌生卻又親密的父母的進行細描,從誤解、糾結、撥雲見日到釋然,行過年少叛逆、逃家、結婚、生兒育女、為父母送終、尋找生母這段不平坦的路⋯⋯成就這部至情之書與深情之書。《袒露的心》獲得第42屆金鼎獎文學圖書獎。評審委員認為平路《袒露的心》耐心地揭露生命底層最隱密的真相,字裡行間流露出動人的真誠、寬容與理解。[8]

曾在《聯合報》「名人堂」、《自由時報》「自由共和國」、《台灣蘋果日報》「蘋中信」撰寫專欄。

平路的父親路君約為台灣著名心理學大師,畢生致力於推動心理測驗。[9]

2015年9月14日經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第七屆第四次董事會議決議通過擔任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第七屆董事長。2018年9月27日並帶領央廣與國際廣播協會 (AIB) 攜手合作舉辦「地球倒數‧媒體發聲」亞太永續發展國際論壇,適逢中央廣播電台90周年台慶,還是國際廣播協會首度來台舉辦的年會。當天AIB新增設立的「亞太永續發展報導獎」也在當晚宴上頒發,這也是該協會首次在英國以外的國家舉辦頒獎典禮。[10]

2020年11月出版《間隙》,是平路以罹病經驗寫下的新書。這趟罹病之旅,既是平路向內尋求的「間隙」,也是她創作生涯裡對文字的另一番探險,以及以文字攀登另一個高峰。

作品

長篇小說

  • 《椿哥》(聯經出版社,1986;印刻,2002年重出)
  • 《行道天涯》(聯合文學,1995)
  • 《何日君再來》(印刻出版社,2002)
  • 《東方之東》(聯合文學,2011)
  • 《婆娑之島》(商周出版社,2012)
  • 《黑水》(紙本版/聯經出版社;電子版/群星文化,2015)

短篇小說集

  • 《玉米田之死》(聯經出版社,1985.08;印刻出版公司,2003.11重出)
  • 《五印封緘》(聯合文學出版社,1988.04;印刻出版公司,2004.01重出)
  • 《捕諜人》(與張系國合著)(洪範出版社,1992.10)
  • 《禁書啟示錄》(麥田出版社,1997.05)
  • 《百齡箋》(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03;2009.07二版)
  • 《紅塵五注》(皇冠出版社,1989.07;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03重出)
  • 《凝脂溫泉》(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05;2009.11二版)
  • 《蒙妮卡日記》(聯經出版公司,2011.02)

散文集

  • 《巫婆之七味湯》(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
  • 《我凝視》(聯合文學出版社,2002)
  • 《讀心之書》(聯合文學,2004)
  • 《平路精選集》(九歌出版社,2005)
  • 《浪漫不浪漫》(聯合文學,2007)
  • 《香港已成往事》(牛津出版公司,2009)
  • 《袒露的心》(時報出版 ,2017)
  • 《間隙》(時報出版 ,2020)

評論集

  • 《到底是誰聒噪》(當代出版社,1988)
  • 《在世界裡遊戲》(圓神出版社,1989)
  • 《非沙文主義》(唐山出版社,1991)
  • 《女人權利》(聯合文學,1998)
  • 《愛情女人》(聯合文學,1998)

劇本

  • 《是誰殺了XXX》(圓神出版社,1990)。

海外出版

作品翻譯成多國文字。《行道天涯》與《何日君再來》都有各種外文譯本。

《行道天涯》英文版名為"Love & Revolution--A Novel About Song Qingling and Sun Yat-Sen",由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於2006年出版。法文版名為 "Le dernier amour de Sun Yat-sen",並有日文、韓文、捷克文等版本。在紐約書評[11]上由林培瑞(Perry Link)撰寫專文介紹。

《黑水》已售出韓文版權,2017 年由韓國現代文學出版社(Hyundae Munhak)出版。

短篇小說集如《玉米田之死》、《蒙妮卡日記》也有多種外文譯本。

小說、散文與評論作品收入國內各選集。並收入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出版的 "DEATH IN A CORNFIELD and Other Stories from Contemporary Taiwan"以及日本國書刊行會出版的《台北Taipei Stories》等。

數位出版

在一次與電子書平台群傳媒執行長龐文真的對談之中,平路提到她認為「電子書最有趣的就是它的延展性,那是無限的想像空間。」 並提到「與此同時,作家更必須努力維持原本獨立的創作空間,以更有力的文字力量,來抵抗被其他感官體驗所取代的危機。」[12]

而平路至今已有 12 部作品以電子書出版,包含長篇小說《黑水》、《婆娑之島》、《東方之東》、《何日君再來》、《行道天涯》;短篇小說集《蒙妮卡日記》、《凝脂溫泉》、《紅塵五注》;散文集《浪漫不浪漫》、《巫婆之七味湯》;評論集《愛情女人》、《女人權利》。

文學研究

研究平路小說者眾。其中:

  • 王德威在〈想像台灣的方法──平路的小說實驗〉中寫道:「平路創作的方式五花八門,但她對台灣的關懷始終如一。如何想像或銘記台灣經驗,成為她作品中最值得探勘的線索。「書寫」台灣在今天早成顯學;淚水與喧囂往往成為重塑歷史、控訴不義的不二法門。面對政經現象劇變的家園,平路顯然意識到這樣書寫方式的不足。一反涕淚飄零的模式,她的敘述往往多了一分省思或諷刺的層次。而相對於多數人亟亟挖掘歷史黑洞的作法,她選擇了「向前看」:以台灣的未來參詳過去,用未知的想像詮釋可見的事實。」[13]
  • 陳芳明認為:「在她筆下,女性角色總是帶著複雜的文化意義。她所構思的小說,都毫無例外對抗著歷史上的種族優越論、階級優越論、性別優越論。她的作品,往往夾帶著強大的破壞,不僅使男性建立起來的秩序受到挑戰,也使帝國權力構築起來的威信遭到批判。」[14] 「平路的小說,等於翻轉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她藉由說故事的方法,重新解釋一成不變的觀念。也許她不是在建立女性史觀,而是在示範如何換一個角度,讓我們更接近事件或事實的本質。」[15]
  • 范銘如寫道:「一直以來,評論者總是贊譽平路既理性又感性、遊刃於政治、科幻、偵探、後設小說等技巧中解構歷史家國大敘述,質疑業經竄改冒用女性的或私我的論述。她的題材多元、技藝多變,兼具男作家議論公領域的視野以及女作家對日常文化生活的敏銳。平路的敘事技巧誠然多變,但是我覺得理性或感性、大敘述或小敘述,並不足以解釋平路創作──小說及散文──最精彩的地方。我認為從平路眼花撩亂的題材裏其實可以看出她一以貫之的關注:她喜歡凝視眾人目光投射所在的外環、光亮邊緣處若顯若隱的灰暗,推敲被漠視的、被隱匿的、難以言喻的曲曲角角。」[16]
  • 邱貴芬描述:「她的小說有幾個特色:擅於利用現實世界的事件或是知名人物的相關媒體報導與文獻,以小說與歷史共構來編織情節、也因此平路的小說有種獨特的穿梭於虛構與真實之間的趣味。這樣的創作方式當然詰問所謂「事實真相」的概念。對應這樣的創作理念,寫作形式上當然就往往採取「羅生門」式的多重聲音或是觀點的角力,以及偵探小說的敘述方式。」[17]
  • 梅家玲在〈「她」的故事:平路小說中的女性、歷史、書寫〉中表示,平路崛起於八○年代中期,在多數女性作家著力於微觀閨閣情事,張致兩性關係之際,卻以〈玉米田之死〉、〈臺灣奇蹟〉等思辨家國政治的小說,別樹一幟於閨秀文學之外。近年來,更以《行道天涯》、《百齡箋》、《巫婆的七味湯》抒發性別與政治的辯證關係,凸顯身為「女」作家的強勢創作姿態。
  • 劉亮雅在〈平路《百齡箋》中的性別、書寫和記憶〉一文裡,認為平路對數理科技與公共議題的濃厚興趣,以及對題材、文類之勇於嘗試,使她在台灣女作家中獨樹一幟。特別是小說集《禁書啓示錄》、《行道天涯》、《百齡箋》、《凝脂溫泉》頻頻開拓出新的寫作類型,讓平路成為台灣第一位寫科幻、間諜、後設歷史的女作家。
  • 楊勝博在《幻想蔓延: 戰後台灣科幻小說的空間敘事》中,也指出收錄在《禁書啟示錄》中的〈人工智慧紀事〉為第一篇具有強烈女性意識的台灣科幻小說,為女性意識進入台灣科幻的重要關鍵。[18]

相關報導

人物活動報導

學術論文

外部链接

模板:Commons cat

參考文獻

模板:Authority control

  1. 《亞洲週刊》2009年11月19日。「平路不斷引入香港人認識不多的台灣文化。位於中環廣場的光華文化中心,過去四年間,舉辦了三百多場活動。文化講座、藝術展演、鋪設『光華之友』網路,一年一度連續四年的『茶與樂』、『台灣月』等活動,更成為讓香港人觸摸台灣文化的精品節目。」
  2. 「路平在港七年向台灣示範了一種「作家做官」的精緻模式:不張揚、不橫行、不霸道、不功利,卻仍能夠開拓和統合資源,做出了想做的文化美夢。」馬家輝,明報副刊,「慾望蜘蛛」專欄〈後路平年代〉。(2009年10月19日)
  3. 華文朗讀節「2015焦點作家」分別為林良、平路、詹宏志。http://www.wordwave.com.tw/index.php 模板:Wayback
  4. 模板:Cite web
  5.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陳芳明於書內跋文中提到,「小說不盡然都是在寫新聞事件,那只是故事的一個酵母而已。平路所要顯現的是,許多看不見的情慾流動與權力干涉,總是以糾纏形式在人們的內心渲染暈開。」作家小野在個人臉書上提到,「這是一本女人一定會被感動,男人一定要看的小說。」作家廖玉蕙也在個人臉書評價,「平路在《黑水》中試圖挑戰社會上多數人的定見,像走鋼索一樣,走在道德的邊緣,我們光想就為她擔驚捏汗,但她卻似心頭穩妥,寫來如履平地。」
  6. 模板:Cite web
  7. 模板:Cite web
  8. 模板:Cite web
  9. 模板:Cite web
  10. 模板:Cite news
  11. 模板:Cite web
  12. 模板:Cite web
  13. 模板:Cite book
  14. 模板:Cite web
  15. 模板:Cite web
  16. 模板:Cite news
  17. 模板:Cite web
  18. 模板:Cite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