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致文

出自台灣選舉維基百科 VoteTW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模板:學術研究工作者

洪致文

),台灣台北市人,台灣鐵道文化研究者氣象學家。

家世背景

洪致文出身台北市望族艋舺富商洪騰雲之後。曾祖父洪以南曾任辨務署參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臺北廳參事、淡水區區長等。祖父洪長庚是台灣首位眼科博士。父親洪達雄曾任教大同大學電機系[1]

經歷

洪致文台大大氣科學系畢業,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大氣科學博士,以鐵道文化相關的著作著稱。洪致文18歲開始發表鐵道文章,最初發表的文章〈再見淡水線〉發表於延平中學校刊《延平青年》第22期,迄今已出版10餘本的鐵道專書。洪致文是國立臺灣大學鐵道暨火車研習社和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創始會員,曾任《鐵道情報》總編輯,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目前任教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專長為台灣鐵道史、鐵道文化、台灣航空史、戰爭遺跡、亞澳季風、氣候變遷、台灣氣候、氣象史、古蹟研究等領域。洪氏之文章與其著作,多少可見批判性言論。據其著作《台灣鐵道印象》,內文對於台灣鐵路管理局於1990年代的作為幾乎是批評多於讚賞。

洪致文於個人網誌發表甚多針對台北市政府臺北好好看」市容改善計畫的文章,批判風氣濃厚,可能是洪氏個人對於「鐵道建築基於鐵道文化保存,應盡量保留原貌」的觀念之故[2][3]。但2016年洪致文的書《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文化資產與城市記憶守護筆記》的自序中說:「這樣的說法其實太過簡單。對於城市的規劃,應該要有歷史與文化的關照,也要有現在與未來使用者的考量。建築的保存,不只是保留原貌,而是要深究『怎樣的原貌』,或者要怎樣才不會失去保存的意義、以及所在的場所精神。」

注释

外部參考

模板:Commons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