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務委員會

出自台灣選舉維基百科 VoteTW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模板:中華民國政府部門基礎資訊

僑務委員會(簡稱僑委會)是中華民國有關僑民事務的最高主管機關,設立於1926年,原先隸屬於國民政府,1932年才改隸屬行政院;僑務工作隨著國家情勢及海外僑社的演變,不斷地調整、創新,並服務廣及海外各地僑胞。

歷史

  • 1926年10月,「僑務委員會」成立,隸屬國民政府
  • 1931年12月7日,國民政府制定公布《僑務委員會組織法》,僑務委員會改隸行政院,設秘書處、僑民管理處、僑民教育處、文書科、事務科、僑民指導科、移民科、教育指導科、文化事業科。1932年4月,僑務委員會正式成立,首任委員長陳樹人
  • 1940年,僑務委員會創設「僑民教育函授學校」(今中華函授學校),採函授方式提供華僑進修機會。
  • 1941年4月,僑務委員會成立「華僑通訊社」,用以加強海外文宣工作及發布通訊稿報導僑務新聞與國內消息。
  • 1946年12月,國民大會制定頒布之《中華民國憲法》,將僑務列入「基本國策」,明訂應扶助並保護僑居國外之國民經濟事業發展。
  • 1952年,僑務委員會接管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所屬招待所「專賣局養氣俱樂部北投別館」,命名「僑園」(臺北市北投區泉源路25號),用於接待歸國華僑;之後原地改建「華僑會館」,用於訓練僑務人員及接待歸國華僑。
  • 1981年12月,《僑務委員會組織法》修正,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由原定二人修訂為二或三人。
  • 1985年3月於美國舊金山成立「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後,僑務委員會陸續在美國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菲律賓等國家成立16個華僑文教服務中心。
  • 2006年,随着去中國化的開展,僑務委員會的英文由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uncil改爲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以避免在海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產生混淆。
  • 2012年9月,配合行政院組織再造,《僑務委員會組織法》修正條文施行,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修訂為2人,1位為政務副委員長、1位為常務副委員長;會內設綜合規劃處、僑民處、僑教處、僑商處、僑生處、秘書室、人事室、政風室、主計室、資訊室等一級單位,及華僑通訊社、法規會等常設性任務編組。
  • 2017年4月,中華函授學校轉型,改於僑務委員會《全球華文網》「中華函授學校數位學習平臺」繼續提供課程服務。
  • 2017年5月20日,僑務委員會啟用僑務新聞網站《僑務電子報》,以玉山圖案為標誌。
  • 2017年7月31日,華僑會館移交財政部國有財產署管理。

組織

行政部門

  • 綜合規劃處
  • 僑民處
  • 僑教處
  • 僑商處
  • 僑生處
  • 秘書室
  • 主計室
  • 人事室
  • 資訊室
  • 政風室

任務編組

海外僑務單位暨人員

模板:Col-begin 模板:Col-1-of-2

亞洲
大洋洲
歐洲

模板:Col-2-of-2

北美洲
拉丁美洲(中南美洲)
非洲

模板:Col-end

歷任首長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多由僑鄉人士出任。

任別 姓名 就職時間 卸任時間
1 陳樹人 1932年4月27日 1947年5月1日
2 劉維熾 1947年5月1日 1948年12月28日
3 戴愧生 1948年12月28日 1950年5月18日
4 葉公超 1950年5月19日 1952年4月16日
5 鄭彥棻 1952年4月16日 1958年7月16日
6 陳清文 1958年7月16日 1960年6月24日
7 周書楷 1960年6月24日 1962年12月3日
8 高信 1962年12月3日 1972年6月1日
9 毛松年 1972年6月1日 1984年6月1日
10 曾廣順 1984年6月1日 1993年2月27日
11 蔣孝嚴 1993年2月27日 1996年6月10日
12 祝基瀅 1996年6月10日 1998年2月5日
13 焦仁和 1998年2月5日 2000年5月20日
14 張富美 2000年5月20日 2008年5月20日
15 吳英毅 2008年5月20日 2013年8月1日
16 陳士魁 2013年8月1日 2016年5月20日
17 吳新興 2016年5月20日 現任

相關組織

參見

外部連結

模板:Commonscat 模板:Wikisourceshas

模板:中華民國行政院所屬部會 模板:華人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