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

出自台灣選舉維基百科 VoteTW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可列印版不再被支援且可能有渲染錯誤。請更新您的瀏覽器書籤並改用瀏覽器預設的列印功能。

模板:Otheruses 模板:Infobox University 模板:Portal

中國醫藥大學,簡稱中國醫中醫大中醫(相對於北醫高醫),校本部位於台灣台中市北區;原名為中國醫藥學院,2003年8月改制為中國醫藥大學。

1958年,覃勤陳固陳恭炎等人因有感中醫學日漸沒落,而以創辦中國醫藥學院為解決方法,讓學子學習西洋現代科學方法來改進中醫藥,使學子成為中西醫學兼備的人才而創立。該校特色為中醫藥研究,是設立台灣歷史最悠久的中醫學系的大專院校,更是將中醫教學融入各科系之中。該校在台中校本部外,於雲林縣北港鎮設有北港校分部,目前除醫學系、中醫學系、牙醫學系及藥學系之外,大部分科系一年級通識教育於北港分部修讀。未來藥學、生技製藥、公衛、健照等四個學院將遷至水湳校區,位於水湳經貿園區內,而該校區的規劃內容,仍不確定;並對於教職員生溝通仍顯不足,萌生諸多爭議[1][2][3][4]。但兩年內遷校至水湳校區,並將校本部部分建物更改為醫院使用,幾乎已成定局[5]。2018年為中國醫藥大學建校一甲子(六十週年)之重要時刻,籌備各項校慶慶祝活動[6],並預計邀請諸多重要嘉賓參與盛會[7]

歷史沿革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
慶賀榮登世界五百大被揭開的秘密紀念石雕
創辦人覃勤銅像,位於中國醫藥大學互助大樓內
舉行藝術活動的台中校本部草皮

中國醫藥大學原名為「中國醫藥學院」,位於台中市北區,創辦於1958年,以發揚中國傳統醫學、促進中西醫學一元化為宗旨,董事長覃勤兼首任院長。最初設有醫科與藥學系,1965年增設夜間部藥學系兩班、中醫科及護理專修科,為該校擴充科系之始。1972年陳立夫出任董事長,獲准將中醫學系由6年改為7年,畢業生授予醫學士學位,並成立針灸研究中心、抗癌研究中心與中藥研究中心。1974年成立中藥研究所碩士班,為培植學術研究人才之始。

1985年設立雲林縣北港分部與中正醫學中心。1989年設立中國醫藥研究所博士班。自早期致力於中醫藥現代化,創校至2001年已經擴展為12個學系、7個研究所、1個分部、2所附設醫院之規模,2003年8月改制為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藥大學在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8月15日最新公佈的2012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首度列在世界頂尖前500名(排名第453名),與台大清華成大交大長庚大學、陽明、中山、中央等九所國內大學同列世界前500大學名單,是中台灣唯一進榜的大學,並超越國立中興大學。 明基友達基金會贈送紀念石雕,放置於中國醫藥大學台中校本部和風廣場,吸引眾多學生及家長參觀。[8]

中國醫藥大學尚未進入世界前四百大,董事長蔡長海醫師於2012年表示,未來目標為三年內進入世界前四百大。[9]部分學生模板:WHO反映,希望中國醫藥大學除學術地位進步外,能同時提升學生之教學硬體資源廣度,例如24小時開放自習教室、自由的使用系辦、學生宿舍供應全天候熱水,及設備完整的運動場地,而不只是增建醫院大樓及停車場,現況與學生期望仍有進步之空間。

中國醫藥大學在2012年列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前500大,更挺進世界臨床醫學與藥學(簡稱醫科)領域前200強。臨床醫學與藥學的排名中,台灣有三所進入世界前200強,分別為國立台灣大學、中國醫藥大學與長庚大學。中國醫藥大學研發長蔡輔仁表示,論文數相較於六年前,成長4.1倍,而高品質的期刊論文則成長6.5倍,達215篇。近三年的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達3.44次,居台灣7所醫學大學之首。[10]但2018出現危機,台北醫學大學[11]論文數量於Q1超越中國醫大[12],達幾近一倍,足見研究量能的下降與危機,而不自知。

2013年榮獲土耳其中東科技大學URAP世界大學排名第441名,在醫藥領域排名201名,在台灣的大學中排名第4;在農業與環境科學領域排名335名,在台灣的大學中排名第4;在生命科學領域排名271名,在台灣的大學中排名第4。[13]

2014年榮獲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之頂尖研究中心補助,設立中醫暨針灸研究中心[14],獲得每年1億元補助自2014年起至2018年止,中國醫列為17所頂尖大學之一。

模板:FACT2016年在上海交通大學最新公布的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榜,台灣有7所研究型大學擠進500強;中國醫藥大學大幅進步攀升至199名,僅次於台大,名列全台第二、私校第一。中國醫藥大學在醫學領域排名進入100到150名,超越排名落入151到200名的台灣大學,名列全台第一。 而在「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榜,中國醫藥大學與台灣大學列入151到200名。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在2017發表的《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TOP200,中國醫藥大學在醫學及藥學領域排名雙雙進入前200大,尤其醫學領域相較於去年排名進步約100名。同樣是2017年QS醫學學科排名,陸校最佳是北京大學、上海交大(51到100名),接著是101到150名區間的復旦大學,台灣的中國醫藥大學則與北京清華大學共列151到200名區間,201到250名區間的廣州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在2017年上海軟科發布的2017年中國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榜,在100所領先的研究型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亦超越國立成功大學與國立陽明大學,名列全台第4、私校第1。可見中國醫藥大學已穩定列於醫學範疇的高教排名之前段班。

2018年於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15],在一般大學評比下,總共獲得2億226萬元補助(包含USR與Global Taiwan研究中心),經費排名第12名[16]。而在「大學社會責任補助計畫(簡稱USR)」的一般大學評比中,以「中醫藥在地化推動計畫」與「雙軌並進-建構融入中醫特色之創新社區長照服務模式」兩項計畫獲得通過;另於全校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簡稱Global Taiwan研究中心)項目,由「新藥開發研究中心[17]」與「中醫藥研究中心」獲得通過予補助[18];受中央研究院生化所陳慶士[19]事件影響,新藥開發中心獲補助之經費每年四千萬元,雖已公開新聞列名離開研究團隊[20],但仍由曾任合著者的許翱麟教授[21][22]與朱伯振助理教授[23]加入中醫大,另亦有「藥癮與心智健康研究中心[24]」。

為致力提升教學、研究品質做國際接軌,中國醫藥大學建構了「腫瘤醫學研究中心」、「中醫暨針灸研究中心」、「中草藥研究中心」、「腦疾病研究中心」、「免疫醫學研究中心」等五大研究中心,透過內外部經費之挹注,逐年補助一千萬至四千萬不等的研究經費進行重點培育;並希冀延攬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人才和研究團隊,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取得主導地位,以期打造世界級最先進的生醫研究團隊與健康照護體系,進而帶動台灣教育、醫療及生醫產業的發展邁向國際[25]

但是過去所延攬及培育的人才不斷流失並出現教授的嚴重斷層,如:前醫學系微免學科李哲欣副教授轉往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26],前醫放系吳杰教師被陽明醫放系延攬[27],前生科系林宥欣教授往陽明藥學系發展[28],前公共衛生學系張弘潔助理教授[29]、余聰助理教授[30]分別轉往台大與成大發展,林欣榮教授回歸慈濟醫院[31],前中醫傷科何宗融教授轉任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32],前醫技系陳琪鈞助理教授離職[33],及前物治系系主任孫世恆教授離職[34],等,顯示組織面臨人才老化與教師流失的問題。

現任校長李文華院士將於1/31卸任,為此特別舉辦卸任歡送會[35]與卸任特展[36],以「真誠奉獻」為題,為校長任內的五年期間,中國醫大創造的成績留下紀錄。不過在以學生為主的自發性社團,以爭取學生活動空間為出發點的「中國醫水湳金雞母社」,曾為爭取操場的設立,最高陳情至陳建仁副總統[37];在未公開的校長遴選制度之下,該社團提出數點爭議處,包含『洪準校長既然有本校董事身分,又身兼本校新校長候選人暨當選者,至今卻仍未公告他到底有沒有辭去董事身分。』,引發新任校長遴選爭議[38]

歷任董事長

任期 姓名 備註
1958年- 覃勤
1961年- 楊肇嘉
1961年- 王德溥
1968年- 劉道元許延俊 整理委員會召集人
1969年- 謝東閔
1972年- 林敬義 代理
1972年- 陳立夫
2001年- 蔡長海 現任

歷任校長

任別 姓名 任期 備註
1 覃勤 1958年-1959年
2 周邦道 1959年-1960年
洪陸東 1960年-1961年
3 章啟民 1960年-1961年
4 邱賢添 1961年-1964年
王德溥 1964年-1965年
5 徐佐周 1965年-1968年
6 楊燕飛 1968年-1969年 整理期間兼任
李光宜 1969年-1970年
7 方中民 1970年-1972年
8 鄭通和 1972年-1980年
9 郭榮趙 1980年-1987年1月
10 王廷輔 1987年2月-1987年6月
11 陳梅生 1987年7月-1996年7月
12 郭盛助 1996年8月-1999年7月
13 謝明村 1999年8月-2002年7月
14 陳偉德 2002年8月-2003年1月
15 葉純甫 2002年2月-2005年7月
16 黃榮村 2005年8月-2014年1月 2013年5月請辭[39]
17 李文華 2014年2月-2019年1月 自中研院借調[40][41]
18 洪明奇 2019年2月- 交接典禮公告[42][43]

學院、學系及研究所

目前全校共有8個學院,21個學系、38個碩士班 碩士在職專班 暨 碩士學位學程、21個博士班 暨 博士學位學程,以及通識教育中心。(2017年)

醫學院 醫學系 生物醫學研究所
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碩士班)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學系
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 基礎醫學研究所(碩博士班)
癌症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班) 免疫學研究所(碩士班)
神經科學與認知科學研究所(碩士班) 老化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博士學程)
轉譯醫學博士學位學程 癌症生物與藥物研發博士學位學程
國際生物醫學碩士學位學程 生醫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
中醫學院 中醫學系(學士班) 中醫學系碩博士班
中西醫結合研究所(碩博士班) 針灸研究所(碩博士班)
國際針灸碩士學位學程 學士後中醫學系
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碩、博士班) 中醫藥學分學程
中獸醫碩士學位學程
藥學院 藥學系暨碩博士班 生技製藥產業博士學位學程
公共衛生學院 公共衛生學院大一不分系 公共衛生學系暨碩博士班
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
健康風險管理學系 生物統計研究所(碩士班)
公共衛生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人畜共通傳染病學位學程
健康照護學院 護理學系(碩士班、二年制在職專班、跨領域長期照護 碩士在職專班) 物理治療學系(復健科學碩士班)
運動醫學系 口腔衛生學系
二年制呼吸治療學系 長期照護學分學程
生物醫學工程學分學程 生物醫學工程碩士學位學程
健康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 醫學工程與復健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
生技製藥暨食品科學院 藥用化妝品學系 營養學系(碩士班、博士班)
生物科技學系(碩士班、博士班) 製藥碩士學位學程
新藥開發研究所博士班 生物科技產業博士學位學程
食品暨藥物安全碩士學位學程
人文與科技學院 科技管理碩士學位學程 科技法律碩士學位學程
語文中心 人文藝術中心
社會科學中心 科技教育中心
體育教育中心
牙醫學院 牙醫學系(碩博士班) 口腔醫學產業碩士班
通識教育中心

中心及附設機構

校園景觀
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五權院區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

中心單位

中心單位 教師發展中心 推廣教育中心
中醫暨針灸研究中心 資訊中心
腫瘤醫學中心 中草藥研究中心
研究倫理中心 學術倫理中心

附設機構

附設機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中總院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台北市內湖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部科學園區員工診所(台中市大雅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豐原分院(英醫院/中英診所,台中市豐原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中東區分院(全家醫院,台中市東區)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雲林縣北港鎮)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豐原分院(英醫院/中英診所,台中市豐原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草屯分院(南投縣草屯鎮)
培德醫院(台中監獄,台中市)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雲林縣北港鎮)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台南市安南區)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虎尾農會診所(雲林縣虎尾鎮) 惠盛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經營,台中市豐原區)
陽光精神科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經營,台中市清水區)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規劃中)
立夫中醫藥展示館

中國醫藥大學衍生企業

長新生醫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長聖國際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長陽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領航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凱寧達康公司

學鼎生技公司

醫教諮詢公司

校友

榮譽校友

  • 中國醫藥大學 哈鴻潛教授(97年6月)
  • 中國醫藥大學 邱年永技正(97年6月)

傑出校友

知名校友

姊妹院校

與中國醫藥大學結為姊妹院校的機構包括[45]模板:Col-begin 模板:Col-3 模板:TWN

模板:JPN


模板:Flagicon 中國大陸

模板:KOR

模板:HKG

模板:Col-3 模板:USA

模板:CAN

模板:UK

模板:ROM

模板:Col-3

模板:NED

模板:AUT

模板:CZE

模板:MGL

模板:VIE

模板:THA

模板:IDN

模板:MAS

模板:SIN

模板:GHA

模板:Col-end

學生社團

學校榮譽

  • 2014年「第十六屆大學院校校際吉他音樂邀請賽(大吉盃)」中國醫藥大學勇奪最高榮譽總錦標。
  • 2015年「紫薔薇親善大使團」被選為國慶禮賓接待人員,中南部第一次被遴選出來的親善大使團。
  • 2016年「紫薔薇親善大使團」再次被選為國慶禮賓接待人員。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模板:Commons category

參見

模板:中臺灣大學系統 模板:中國醫藥大學暨亞洲大學聯合大學 模板:中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 模板: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大學列表 模板:臺灣大學院校 模板:臺灣私立大專院校 模板:台灣醫學專門大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