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雷震 的原始碼
←
雷震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管理員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Otheruses|奚重儉|subject=政治人物|other=同名演員}} {{Infobox_officeholder | name = 雷震 | image name = File:雷震.jpg | caption= | width = | Sex = 男 | Native place = [[浙江省]][[長興縣]] | now = | period = | party =[[中華革命黨]](1917-1919)<br>{{KMT}}(1919-1954)<br>{{nonp}}(1954-) | date of birth = 1897年6月25日 | place of birth = {{QING-1889}}[[浙江省]][[湖州府]][[長興縣]] | date of death = {{death_date_and_age|1979|3|7|1897|6|25}} | place of death = {{ROC}}[[台北市]][[北投區]][[臺北榮民總醫院|榮民總醫院]] | spouse = | educate = * 日本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院畢業 1926 * 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大學院研究 1927 | past = * (國民政府)法制局編審 1927-1928 * (國民政府)考試院編譯局編撰 1928-1929 * (國民政府)銓敘部秘書 1929-1931 * (國民政府)銓敘部調查統計科科長 1929-1931 * 中國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委員 1931 * 中國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常務委員 1931-1932 * 中國國民黨南京市黨部書記長 1931-1932 * 中國國民黨南京市代表大會主席團主席 1932-1935 * (南京)行健中學創辦人 1935 * (南京)長安學校創辦人 1934 * (國民政府)教育部總務司司長 1933.04-1937 * (國民政府)中央政治會議財政專門委員會專門委員 1935-1938 * (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秘書處秘書 1938 * (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議事組主任 1938 *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設計委員 1938-1939.01 * (國民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財政專門委員會專門委員 1939.01-1947 * (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川康建設期成會主任秘書 1939.02-1942.12 * 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1941- * (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經濟動員策進會主任委員 1942.12-1943 * (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經濟建設策進會主任委員 1943-1946 * (國民政府)國民參政會副秘書長 1943.05-1948.06 * (國民政府)政治協商會議秘書長 1946 * (國民政府)國民大會薵備委員會委員 1946 * (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委員 1947 * (國民政府)國民大會代表 1947.11- * (國民政府)國民大會副秘書長 1947.11-1948.04.23 * (國民政府)行政院政務委員 1947.04.23-1948.05.31 *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48.05.31-1949.12.22 * 行政院法規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 行政院國防經費策劃監理委員會秘書長 * (國民政府)京滬杭警備司部政務委員會顧問 1949.02-1949.04 * (國民政府)京滬杭警備司部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9.02-1949.04 * 中國國民黨設計委員會委員 1949.08.01-1950.08 * 香港時報管理委員會委員 1949.08.04-1954.05 * 香港時報管理委員會秘書 1949.08.04-1954.05 * 東南軍政長官公署政委 1949.08.14-1950 * 臺灣防衛材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9.08.14-1950 * 自由中國創刊人之一 1949 * 總統府國策顧問 1950.03-1952 * 中央銀行監事 1950 * 臺灣雜誌協會會長 1950 * [[中國國民黨改造方案|中國國民黨改造委員會]]設計考核委員會委員 1950.08-1954 * 中國民主黨發起人之一 1960 * 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專題研究撰稿人 1969.09-1972.09 }} '''雷震'''({{bd|1897年|6月25日|1979年|3月7日|catIdx=Lei Chen}}),[[表字|字]]'''儆寰''',生於[[大清帝國]][[浙江]][[湖州]][[長興縣|長興]],[[中華民國]][[政治人物]]、[[時事評論員|政治評論家]]和[[出版]]家。 曾在1947年([[民國紀年|民國]]三十六年)浙江省長興縣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浙江省代表]]。至台灣後,因創辦《自由中國》雜誌,批評時政,在1960年至1970年之間因[[雷震事件]]入獄十年。 == 生平概略 == === 早年經歷 === 雷震青年時赴[[日本]]留學,並於1917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23年他畢業於日本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進入京都帝國大學法學部法政學科就讀,主修憲法。1926年他回到中國,曾任[[湖州中學]]校長,後轉任[[國民政府]]法制局編審,為[[王世杰]]之部屬。 === 中年經歷 === 1932年擔任[[中國國民黨]][[南京]]黨代表大會主席團主席,1934年7月起擔任[[中華民國教育部|教育部]]總務司司長。在[[中國抗日戰爭|抗日戰爭]]中他獲得[[蔣介石]]的信任和提拔,擔任[[國民參政會]]副秘書長等職。1946年1月他出任[[政治協商會議]]秘書長,負責協商各黨派意見。1946年11月中[[制憲國民大會]]開幕前後,他負責協商青年黨與民主同盟中的民社黨參與制憲國大,任制憲國大代表兼副秘書長。1947年當選國民大會代表。 1947年1月2日,蔣介石接見政治協商會議副秘書長雷震,聽取雷震赴上海與[[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國青年黨]]等商談改組政府情況<ref name=民>{{cite book |editor=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title=《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location=[[北京]] |publisher=[[中華書局]] |year=2011 }}</ref>{{rp|8253-8254}}。1月3日,雷震對記者談稱:國內政治商談,將於短期內恢復;政府改組本月內可實現,改組之步驟為各黨派提國府委員名單,經國府明令公布後,即共商各院、部之改組<ref name=民/>{{rp|8254}}。1月5日,行政院副院長張群、國民大會副秘書長雷震抵達上海,連日分別會晤各黨派人士,探詢各方對改組政府及恢復和談意見<ref name=民/>{{rp|8256}}。1月30日,國民大會副秘書長雷震再次與民社、青年兩黨商談改組政府事<ref name=民/>{{rp|8275}}。3月9日,政府代表雷震、[[洪蘭友]]到上海與民社黨、中國青年黨洽商政府改組事<ref name=民/>{{rp|8308}}。3月27日,雷震抵達上海,敦促民主社會黨、青年黨提交國府委員名單<ref name=民/>{{rp|8321-8322}}。4月,[[行政院長]][[張群]][[張群內閣|組閣]]。4月23日,國民政府特任雷震為[[行政院]]政務委員<ref name=民/>{{rp|8340}}。1948年底離職。 === 自由中國 === {{main|自由中國}} [[File:Zeyou Zhongguo.jpg|right|thumb|《自由中國》雜誌封面]] 1949年他與[[胡適]]、[[王世杰]]、[[杭立武]]等籌備在[[上海]]建立一份名為《[[自由中國]]》的雜誌,並曾赴溪口向蔣報告,取得其贊同,但因為[[中國共產黨]]的軍隊渡過[[長江]]威逼上海而未成。雷震協助[[湯恩伯]]忙於[[上海]]、[[廈門]]守備工作,並參與國民黨改造工作。1949年10月雷震赴[[台灣]],並再次與杭立武討論辦刊事務,受到杭的支持。杭當時是教育部部長,由他出面資助《自由中國》的成立。11月20日,《自由中國》半月刊在台北創刊,在美國的[[胡適]]掛名發行人,以雷震為實際負責人,負責經費、邀稿、撰稿、[[校對]]、主持編輯委員會議等職。在蔣介石為宣示政治改革決心以取得美援背景之下,自由派人士紛獲見用,1950年雷震被蔣介石聘為國策顧問。他曾於1950年、1951年年兩度代表蔣介石赴港宣慰反共人士,並探聽由美國主導的第三勢力「自由中國運動」(1953年改組為自由中國抵抗運動)在[[香港]]的發展情形。 《自由中國》初期站在「擁蔣反共」立場發言,與蔣介石關係密切。自從1951年6月初《自由中國》刊登[[夏道平]]執筆之社論〈政府不可誘民入罪〉,引發第一次言論風波。在獲得美援後,自由派人士重要性減弱,雷震與蔣介石關係也漸行漸遠,1953年雷震即遭免除國策顧問等職。1954年底由於《自由中國》刊登讀者投書〈搶救教育危機〉,引發國民黨不滿,雷震被註銷國民黨籍。 韓戰結束後,美國對中共敵對態度趨緩,《自由中國》的言論逐漸轉變為「民主反共」立論,自由人權檢視政府施政,對蔣的威權統治有所批評,與蔣的關係日益緊張。1956年該刊出版「祝壽專號」為自由派人士向蔣總統建言之總集,言人所不敢言者,引發黨政軍媒體之圍剿。1957年《制憲述要》在香港出版。《自由中國》以「今日的問題」系列社論全面討論國是,首篇由[[殷海光]]執筆之「反攻大陸問題」,觸動政治禁忌,末篇「反對黨問題」,主張「反對黨是解決一切問題關鍵之所在」。 === 晚年經歷 === {{main|雷震事件}} 他從1958年起參與[[李萬居]]、[[吳三連]]、[[高玉樹]]等78人發起組織的「[[中國地方自治研究會]]」,該組織無法取得行政機構之許可而無法成立。 1960年雷震與台港在野人士共同連署反對蔣中正三連任總統。5月4日他發表了《我們為什麼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反對黨》,鼓吹成立反對黨參與選舉以制衡執政黨。5月18日非國民黨籍人士舉行選舉改進檢討會,主張成立新黨,要求公正選舉,實現真正的民主。決議即日起組織「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隨即籌備組織[[中國民主黨 (1960年)|中國民主黨]]。雷震擔任地方選舉改進座談會召集委員,與李萬居、高玉樹共同擔任發言人。7至8月間舉行四次分區座談會,情治單位進行密切監控。同年9月4日他、[[劉子英]]、[[馬之驌]]、[[傅正]]被逮捕<ref>時值初秋,上午八時剛過一點,《自由中國》雜誌社長雷震忽然聽到警員在敲門,告訴他「家中發火燒了」(雷震有兩個住處)。雷震匆匆忙忙打開門,誰知數十名國民黨特務一哄而入,以「涉嫌叛亂」為名將其拘去。(王曉漁:〈不容青史盡成灰〉)</ref>,並被軍事法庭以「包庇匪諜、煽動叛亂」的罪名判處十年徒刑。 在美國的[[胡適]]返台找蔣中正求情,蔣中正不予理睬。1961年雷震的64歲生日,胡適想念獄中的雷震,手書[[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桂源鋪》饋贈:「萬山不許一溪奔,攔得溪聲日夜喧。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唐德剛]]說:「胡先生這個懦弱的本性在當年所謂『雷案』中真畢露無遺。他老人家那一副愁眉苦臉,似乎老了二十年的樣子,我前所未見,看起來著實可憐。後來,我拜讀了他那自我解嘲的雷案日記,尤覺這位老秀才百無一用之可憐。『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胡適]]對這件事,始終內疚彌深。在蔣介石的威權下,甚至後來也不便探監。 曾熱心支援雷震籌組反對黨的雲林縣議員[[蘇東啟]]於[[雲林縣議會]]提議要求蔣介石釋放雷震並獲得全數通過,而成為國民黨眼中釘。1961年蘇東啟因計畫以武力號召[[臺灣獨立]]而遭警總軍法處判處死刑;1975年蘇東啟因蔣中正逝世的特赦出獄。 === 策議與逝世 === 1970年9月4日十年徒刑期滿出獄。1971年12月中決定撰寫〈[[救亡圖存獻議]]〉,提出政治十大建議,希望政府速謀政治、軍事改革,以民主化方式應付危局,並要求將國號改為「中華台灣民主國」(Chinese Republic of Taiwan),他認為成立[[中華台灣民主國]]才是唯一出路。<ref>湯志傑, [http://soc.thu.edu.tw/news/20140220.pdf 多重結構匯聚下革新保台霸權的形成:民族主義如何從圭臬變成難言之隱], [[中央研究院]]「台灣:族群、民族與現代國家的經驗與理論」研討會, 2013</ref>次年1月10日呈送〈救亡圖存獻議〉至總統府、[[行政院]],未獲回應。1979年逝世於[[台北]],終年82歲。 === 雷震回憶錄焚毀案 === 1970年,雷震雖出獄,但其入獄期間所寫的四百萬字回憶錄,仍遭軍監強行沒收。1988年,其遺孀[[宋英]]向[[監察院]]提案重新調查雷震案,在監院準備調查的同時,新店軍監卻將回憶錄悉數焚毀,監察院對此提出彈劾,宋英曾向[[國防部]]要求國家賠償,卻皆遭到國防部的駁回。<ref>[http://www.drnh.gov.tw/ray/main4-4.htm 雷震案史料彙編 > 雷震回憶錄焚毀案]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08053526/http://www.drnh.gov.tw/ray/main4-4.htm |date=2014-03-08 }}</ref>2016年3月,因[[馬世芳]]的轉貼,使得此案重新引起網友熱議,成為當年2月[[中華民國憲兵扣押戒嚴時期文獻案]]的餘波。《自由時報》在3月8日也以〈比違搜還慘!雷震4百萬字回憶錄被焚毀〉為題報導此案。<ref>{{cite news|url=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624830|title=比違搜還慘!雷震4百萬字回憶錄被焚毀|author=綜合報導|publisher=《自由時報》|date=2016-03-08|language=zh-tw}}</ref> === 平反 === 2002年9月4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平反雷震案為冤案。2006年3月7日,[[公益信託雷震民主人權基金]]成立。2007年7月8日,[[中華民國]][[國史館]]舉行啟用[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08061440/http://www.drnh.gov.tw/ray/main3-1.htm 雷震網頁]發表會,及「雷震與憲政體制座談會」。2007年9月2日,國史館舉辦「雷震與反共國策」座談會暨「雷震案史料彙編」電子書發表會。2007年12月9日,國史館舉辦「雷震與自由人權」座談會暨頒贈雷震基金獎學金。2012年3月7日,“雷震紀念館”暨雷震研究中心在[[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正式揭幕,[[馬英九]]出席并鞠躬致敬。 == 家庭 == 其妻宋英,1902年生於安徽舒城,曾任中華民國監察委員。與雷震生有三子,長子雷德寧、長女雷德全、么子雷德成。1992年,隨其子雷德寧移民美國。 其側室向英。兩人生有五子,包括雷美琳、雷美莉、雷美梅三姐妹,二子雷天洪、雷天锡。 == 著作 == *《制憲述要》 *《監察院之將來》 *《輿論與民主政治》 *《雷震回憶錄-我的母親續篇》 *《雷震回憶錄-新黨運動黑皮書》 *《雷震家書》 *《雷震全集》桂冠出版,傅正主編 *《雷震案史料彙編》-「國防部檔案選輯」、「雷震獄中手稿」、「黃杰警總日記選 輯」、「雷震回憶錄焚毀案」,國史館出版。 *《雷震研究》李敖編著 *《雷震案史料彙編》電子書,國史館出版。 == 註釋 == {{reflist|2}} == 參考書目 == *任育德,《雷震與臺灣民主憲政的發展》,台北:政治大學歷史學系,1999。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台北:稻鄉出版社,1996。 *[[林淇瀁]], [http://tea.ntue.edu.tw/~xiangyang/press3.htm 一步一步行入黑牢的所在:雷震回憶錄《新黨運動黑皮書》導論], 2003 == 參見 == *[[雷震事件]] *[[自由中國]] {{Authority control}} {{DEFAULTSORT:Lei Chen}} [[Category:第1屆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 [[Category: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 [[Category:制憲國民大會代表]] [[Category:台灣白色恐怖受難者]] [[Category:台湾学者]] [[Category:京都大學校友]] [[Category:湖州人]] [[Category:雷姓|Z]] [[Category:台灣戰後浙江移民]] [[Category:前中國國民黨黨員]] [[Category:被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者]] [[Category:行政院政務委員]] [[Category: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異議人士]] [[Category:臺灣民主運動者]]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Authority control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Bd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Infobox officeholder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Main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Otheruses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p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Webarchiv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雷震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