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陳嘉君 的原始碼
←
陳嘉君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管理員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多個問題| {{重寫}} {{copypaste}} {{Repetition}} {{Inappropriate tone|time=2017-05-27T09:52:15+00:00}} {{TotallyDisputed|time=2017-05-27T10:17:37+00:00}} }} {{ Distinguish|陳嘉君 (演員) }} {{Infobox_officeholder | name = 陳嘉君 | image name =20111208ginachen.jpg | caption =2011/12/08 到中選會要求「政黨票要辯論」(圖中間者) | width = 250px | sex = 女 | now = 台灣人權工作者 | period = | nationality = {{ROC}} | date of birth ={{birth_date_and_age|1968|2|18}} | place of birth = {{TWN}}[[台中市]] | children = 施蜜娜<br>施笳 | educate = *台中市私立育仁小學畢業 *台中市[[私立曉明女子高級中學]]肄業 *台北[[新北市私立聖心女子高級中學|聖心女中]] *[[新北市私立崇光女子高級中學]]肄業 *[[東吳大學 (台灣)|東吳大學]]社會學學士 *[[巴黎第五大學]]文化社會學碩士 |past= *[[施明德文化基金會]]執行董事暨出版總編輯 *[[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教育審議委員 *[[台灣同志人權法案遊說聯盟]]發言人 |spouse=[[施明德]](1996年6月6日 - ) |work = *《叛亂。遺囑》 }} '''陳嘉君'''{{BD|1968年|2月18日||}},台灣人權工作者,長期關注[[社會運動]],出生於[[台中市]],是[[施明德]]的現任配偶,兩人育有二女施蜜娜和施笳。现为施明德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美麗島事件]]後,僅是幼年時期的陳嘉君已開始隨父到各地當時被稱作「[[黨外運動]]」的野台演講,而後開始接觸大量的黨外雜誌。陳嘉君畢業於[[東吳大學 (台灣)|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後赴[[法國]][[巴黎第五大學]]攻讀[[文化社會學]],取得碩士學位。 ==生平== ===野百合學運=== 野百合學運時提出之主要訴求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政經改革時間表」等,為政府遷台後規模最大的一次學生抗議行動。當時,陳嘉君為決策小組成員,是學運的核心份子。在2011年《[[壹週刊]]》的專訪當中,她這麼說:「我總是在打不可能的戰爭,九○年三月學運,我同學跑到中正廟去坐,我到現場時才二十五人,我說二十五人要叫老賊下台嗎?他們說:『不然怎麼辦?原先只有兩個人。』我們一路走來還是把事情完成了。總要有人願意去跨出這一步。」<ref>董成瑜,<革命伴侶──陳嘉君>,《壹週刊》No.551(台北,2011年12月15日):92。</ref>野百合學運對台灣的民主運動有著相當程度之影響,在學運之後,時任總統的[[李登輝]]先生召開國是會議,並於1991年廢除《[[動員戡亂臨時條款]]》、結束「萬年國會」,台灣的民主化進入新的階段。 ===紅衫軍運動=== 2006年8月11日,施明德先生決定發起「[[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只要達到百萬人參與,即發動群眾在總統府前靜坐,而後陸續召開記者會、舉辦靜坐試坐活動。2006年9月9日為第一天活動、靜坐首日,共計有數十萬人參與其中;<ref>{{Cite web |url= http://www.xn--19zl7uc6e.tw/99.asp |title= 紅衫軍99運動大事紀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18 |deadurl= yes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13065141/http://www.xn--19zl7uc6e.tw/99.asp |archivedate= 2014-04-13 }} </ref>9月10日,陳嘉君到場支持並表示:「我也是百萬人之一啊!」<ref>{{Cite web |url= http://blog.yam.com/toyoho/article/6429113 |title= <美麗島戰神 再次展現韌性> |author= 蔡惠萍 |date= 2006-09-10 |publisher= 《聯合報》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18 |archive-date= 2014-01-07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7004613/http://blog.yam.com/toyoho/article/6429113 |dead-url= no }}</ref> 對於當時剛動完手術的施明德先生之身體健康問題,她認為「做對的事,身體自然就會好!」<ref>{{Cite web |url= http://blog.yam.com/toyoho/article/6429113 |title= <美麗島戰神 再次展現韌性> |author= 蔡惠萍 |date= 2006-09-10 |publisher= 《聯合報》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18 |archive-date= 2014-01-07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7004613/http://blog.yam.com/toyoho/article/6429113 |dead-url= no }}</ref> 對陳嘉君來說,她不擔心施明德,因為她信賴施的決定,更信奉「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都是有益健康」的信念,所以完全尊重施明德選擇,而她只要好好照顧女兒,讓女兒了解父親為台灣付出的一生。 <ref>{{Cite web |url= http://hk.crntt.com/doc/1002/2/3/7/100223786.html?coluid=23&kindid=293&docid=100223786 |title= <施女兒慶生 凱道吃蛋糕 一願阿扁下台 二願阿扁下台 三願爸爸回來> |author= 林修全 |date= 2006-10-06 |publisher= 《聯合晚報》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18 |archive-date= 2014-01-06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6202502/http://hk.crntt.com/doc/1002/2/3/7/100223786.html?coluid=23&kindid=293&docid=100223786 |dead-url= no }}</ref> ===成立「施塾」=== 對於兩個女兒的教育,陳嘉君和施明德先生看法相同,成立了「施塾」,施明德先生接受訪問時曾說:「我這兩個小孩,已經有兩年多不到學校念書了,都在家自學,念『施塾』。我太太對台灣的教材非常不滿意,認為跟不上時代,而且很多是不需要的。這個事情我和我太太看法是一致的。我們教育小孩,不告訴她們學什麼,將來會賺很多錢這些,我們希望培養小孩有冒險犯難的精神,有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堅定的信仰、一種非常清晰的價值觀。我常跟小孩講,做任何事情,你要追求的、堅持的是價值,而不是價格,生命的意義就是堅持信仰,敢為你的信仰去奮鬥。我不教我的小孩做那種唯唯諾諾的人,她們都很敢於表達她們的立場。」 <ref>{{Cite web |url=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205396/14121132.html |title=<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我是”總統”們的敵人> |author=賀莉丹訪問、吳皓編輯 |date=2011-03-11 |publisher=《新民周刊》 |language=zh-tw |accessdate=2013-12-18 |archive-date=2014-01-0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7063530/http://history.people.com.cn/BIG5/205396/14121132.html |dead-url=no }}</ref> ===抗議政府美化汪希苓=== 1985年,時任軍情局局長的[[汪希苓]]因下令「制裁」《蔣經國傳》的作者[[劉宜良]](筆名江南),而被羈押於1970年所建立的「軍事情報看守所」,今[[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內的「汪希苓軟禁區」即是在此時建立。 2009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推出系列活動,其中藝術家游文富在汪希苓軟禁區,創作地景藝術作品《牆外》。<ref>{{Cite web |url=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5102516/article-%E6%AF%80%E4%BA%BA%E6%AC%8A%E6%97%A5%E5%89%B5%E4%BD%9C-%E6%96%BD%E6%98%8E%E5%BE%B7%E5%A6%BB%E9%81%AD%E9%8A%AC?instance=iNews |title=<美麗島事件30年 在人權園區抗議 施明德妻遭銬> |author=沈旭凱 |date=2009-12-11 |publisher=《聯合報》 |language=zh-tw |accessdate=2013-12-18 |archive-date=2014-01-0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6195728/http://www.worldjournal.com/view/full_news/5102516/article-%E6%AF%80%E4%BA%BA%E6%AC%8A%E6%97%A5%E5%89%B5%E4%BD%9C-%E6%96%BD%E6%98%8E%E5%BE%B7%E5%A6%BB%E9%81%AD%E9%8A%AC?instance=iNews |dead-url=yes }}</ref> 游文富的作品《牆外》,是圍繞著汪希苓軟禁區進行,以數萬跟染白的竹籤插入泥土,包圍著軟禁區,形成一片蒼茫之景象,並且有著由保麗龍製作的白鴿成群低飛而上,此作品由文建會補助八十萬元完成。<ref>{{Cite web|url=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artnews/0,3409,112009121100087+110513+20091211+news,00.html|title=<人權園區裝置 施明德夫婦硬拆>|author=邱祖胤、潘杏惠、曾薏蘋|date=2009-12-11|publisher=《中國時報》|language=zh-tw|accessdate=2013-12-18|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6191709/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artnews/0,3409,112009121100087+110513+20091211+news,00.html|archivedate=2014-01-06}} </ref> 當時游文富表示,他的作品直接跟歷史建物對話,並且創作過程謹慎,避免任何意識形態之立場,完全由藝術出發,以他熟悉的竹媒材凸顯牆內、牆外的對比性。<ref>{{Cite web |url=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11/today-fo6.htm |title= <施明德妻拔裝置藝術 被銬> |author= 趙靜瑜、張文川 |date= 2009-12-11 |publisher= 《自由時報》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18 |archive-date= 2010-04-10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410154424/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11/today-fo6.htm |dead-url= no }}</ref> 2009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當天,陳嘉君亦到場參觀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她認為政府出錢邀請游文富完成的裝置藝術,是榮耀策畫江南案的前軍情局局長汪希苓,是對政治受難者與其家屬的再度傷害。<ref>{{Cite web |url=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131006&lang=eng_news&cate_img=257.jpg&cate_rss=news_PD&pg=28 |title= <人權園區展品被砸 總統:家屬藝術家都受傷> |author= 李佳霏 |date= 2009-12-12 |publisher= 《中央社》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20 |archive-date= 2014-01-06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6213010/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131006&lang=eng_news&cate_img=257.jpg&cate_rss=news_PD&pg=28 |dead-url= no }}</ref> 陳嘉君於2009年12月12日投書<給馬總統的公開信>於《[[中國時報]]》,<ref>{{Cite web |url= http://norigina.blogspot.tw/2009/12/20091211.html |title= <給馬總統的一封公開信> |author= 陳嘉君 |date= 2009-12-11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20 |archive-date= 2014-01-06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6203903/http://norigina.blogspot.tw/2009/12/20091211.html |dead-url= no }}</ref>而[[馬英九]]總統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的開幕典禮上表示,政府對於此類議題及家屬感受依然無法充分了解,必須更審慎、更細膩,並且對過去為民主付出、遭受牢獄之災的政治受難者鞠躬致歉。<ref>{{Cite web |url=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131006&lang=eng_news&cate_img=257.jpg&cate_rss=news_PD&pg=28 |title= <人權園區展品被砸 總統:家屬藝術家都受傷> |author= 李佳霏 |date= 2009-12-12 |publisher= 《中央社》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20 |archive-date= 2014-01-06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6213010/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131006&lang=eng_news&cate_img=257.jpg&cate_rss=news_PD&pg=28 |dead-url= no }}</ref> 2010年2月1日,游文富出面表示,願提前撤展並邀請社會大眾及受難者與其家屬們共同參與拆除。<ref>{{Cite web |url=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2/today-art3.htm |title= <景美人權園區事件 游文富邀受難家屬拆除作品> |author= 凌美雪 |date= 2010-02-02 |publisher= 《自由時報》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20 |archive-date= 2010-02-07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207171921/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feb/2/today-art3.htm |dead-url= no }}</ref> 2010年2月24日,游文富與政治受難者一同拆除《牆外》,並說明希望昇華作品的意義,對於未瞭解政治受難者與其家屬的生命經驗和傷痛,以及因作品設置問題引發傷痕歷史、轉型正義等爭議問題,他向社會大眾致歉。<ref>{{Cite web|url=http://hr-learning.ouk.edu.tw/database/news_20100225_2.html|title=<人權園區紛爭落幕 藝術家、受難者同拆「牆外」>|author=周美惠|date=2010-02-25|publisher=《聯合報》|language=zh-tw|accessdate=2013-12-20|deadurl=yes|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6205212/http://hr-learning.ouk.edu.tw/database/news_20100225_2.html|archivedate=2014-01-06}} </ref> 事件之後,陳嘉君向監察院陳情,質疑王壽來、朱瑞皓及前文建會主委黃碧端等人,以所謂「[[裝置藝術]]」紀念恐怖暗殺策畫者汪希苓,故意扭曲立事真相、侵害政治受難者及家屬的人性尊嚴,要求彈劾相關失職人員。2010年3月2日,監察院以「未審慎規畫辦理,以致引起社會重大爭議」,王壽來與朱瑞皓顯有嚴重失職,已不適任現職,實有啟動急速處分、調離現職之必要,通過糾舉提案,移送文建會處理。<ref>{{Cite web |url= http://norigina.blogspot.tw/2010/03/2.html |title= <人權裝置藝術引爭議 文建會2官員被糾舉 施明德妻指有美化汪希苓之嫌,監委認為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主任王壽來、副組長朱瑞皓嚴重失職。’有急速調離必要’> |author= 王芷寧 |date= 2010-03-02 |publisher= 《聯合晚報》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20 |archive-date= 2014-01-06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6205116/http://norigina.blogspot.tw/2010/03/2.html |dead-url= no }}</ref> <br/> ===參選不分區立委=== 2011年12月11日,[[台灣國民會議]]舉辦宣布政黨成立記者會,其參選宣言說道:「遺憾得很,在幫派火拼的戰火中,我們也許很難當選,不過沒有關係,因為那並不是我們想做的事。我們並不想要奪取權力,我們也沒有要統治任何人。如果可能的話,我們只想點燃熱情鼓舞大家,我們要向那些還聽得見我們聲音的人說:『千萬不要絕望啊!』」<ref>{{Cite web |url= http://norigina.blogspot.tw/2011/11/blog-post.html |title= <賣火柴的小女孩──台灣國民會議參選宣言> |author= 陳嘉君 |date= 2011-11-26 |5=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20 |archive-date= 2014-01-06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6204618/http://norigina.blogspot.tw/2011/11/blog-post.html |dead-url= no }}</ref> 當天也向各界推介區域立委及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陳嘉君即為不分區立委名單的其中一人。提出外勞薪資與本勞脫鉤,開放家庭幫傭、同性婚姻合法化、大麻合法化等前進議題。 ===揭開「泰源事件」檔案=== 為支持兩個女兒的「掘墳」計畫,前往[[檔案管理局]]揭開塵封40多年的[[泰源事件]]部分檔案,也為台灣轉型正義的檔案開放努力。 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及其他動員戡亂時期時所發生的政治案件,許多資料已在檔案局歸檔,但是政治受難者及其家屬,或是學者,在申請閱覽相關檔案及卷證時,往往因個資法等規定,只能拿到資訊被遮掩的資料。2012年9月11日,[[民進黨]]立委尤美女召開「二二八事件及動員戡亂時期政治檔案法草案」公聽會,希望訂定特別專法,鬆綁政治檔案,對此,陳嘉君持反對的意見。她認為,現行的檔案法足以讓年限超過三十年的政治檔案解密、鬆綁,但根據她多年赴檔管局申請檔案之經驗,檔案只要關於「劊子手、告密者、情報來源」的姓名等資料,甚至被迫害的受難者槍決後之照片,都被檔管局遮掩,她質疑檔管局背後仍有黑手。<ref>{{Cite web |url= http://tw.news.yahoo.com/%E6%94%BF%E6%B2%BB%E6%AA%94%E6%A1%88%E5%85%AC%E9%96%8B-%E6%AA%94%E7%AE%A1%E5%B1%80%E5%85%81%E6%9B%B4%E4%BE%BF%E6%B0%91-113608393.html |title= 政治檔案公開 檔管局允更便民 |author= 陳舜協 |date= 2012-09-11 |publisher=中央社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20 |archive-date= 2014-01-07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7053358/http://tw.news.yahoo.com/%E6%94%BF%E6%B2%BB%E6%AA%94%E6%A1%88%E5%85%AC%E9%96%8B-%E6%AA%94%E7%AE%A1%E5%B1%80%E5%85%81%E6%9B%B4%E4%BE%BF%E6%B0%91-113608393.html |dead-url= no }}</ref> ===籌備「敬 烈士」紀念儀式=== [[File:20130621「敬烈士」儀式.JPG|300px|thumb|right|2013/06/21「敬 烈士」儀式.JPG]] 為紀念泰源事件遭槍決的五位烈士,籌備「敬 烈士」紀念儀式。 施明德先生發起「敬 烈士」紀念儀式,還原「泰源事件」之真相,追思遭槍決的烈士。陳嘉君也表示,這段歷史需要被看見,並且強調泰源烈士是在不同史觀下的犧牲品。「(文件)他說他們是擬好台灣獨立宣言,準備叛亂的叛亂犯,這是個史觀的對立,在獨裁者眼中是越獄逃犯,這五個烈士是懷抱著理想。」<ref>{{Cite web |url= http://tw.news.yahoo.com/%E6%95%AC%E6%B3%B0%E6%BA%90%E7%83%88%E5%A3%AB-%E6%96%BD%E6%98%8E%E5%BE%B7%E6%8E%A9%E9%9D%A2%E5%93%AD%E6%B3%A3-034342228.html |title= <敬泰源烈士 施明德掩面哭泣> |author= 蕭照平 |date= 2013-06-19 |publisher= 《中廣新聞網》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20 |archive-date= 2014-01-07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07053735/http://tw.news.yahoo.com/%E6%95%AC%E6%B3%B0%E6%BA%90%E7%83%88%E5%A3%AB-%E6%96%BD%E6%98%8E%E5%BE%B7%E6%8E%A9%E9%9D%A2%E5%93%AD%E6%B3%A3-034342228.html |dead-url= no }}</ref> ===支持婚姻平權=== 2013年11月 於「1130反對多元成家法案遊行」中表達支持婚姻平權立場。為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帶著兩個女兒到1130「反對多元成家法案」遊行, 與不同意見的支持者對話13分鐘,一旁的網友以「在護家盟遊行中難得的對話」為題將影片上傳至[[YouTube]]。<<ref>{{Cite web |ur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4yXE5dC6I0 |title= 在護家盟遊行中難得的對話 |date= 2013-11-30 |accessdate= 2014-01-06 |archive-date= 2013-12-17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17233220/http://www.youtube.com/watch?v=44yXE5dC6I0&feature=youtu.be |dead-url= no }}</ref><ref>{{Cite web |ur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S-ubPiIZuo |title= 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戀 |date= 2013-11-30 |accessdate= 2014-01-06 |archive-date= 2014-06-22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2203415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S-ubPiIZuo |dead-url= no }}</ref> ===參與性別變更登記研商會議=== 陳嘉君參與[[衛生福利部]]於2013年12月9日召開的「性別變更登記認定要件研商會議」。<ref>{{Cite web |url= http://newtalk.tw/news/2013/12/09/42647.html |title= <衛福部最新決議 變更法定性別不需手術> |author= 王立柔 |date= 2013-12-09 |publisher= 《新頭殼NewTalk》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3-12-21 |archive-date= 2013-12-13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213040127/http://newtalk.tw/news/2013/12/09/42647.html |dead-url= no }}</ref> 2014年1月13日內政部召開會議研討出生證明書性別認定相關事宜,並且經報導指出,歷時四小時的會議並沒有共識。<ref>{{Cite web |url=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113/325694/ |title= <陰陽兒是男是女?內政部會商無共識> |author= 徐珮君 |date= 2014-01-13 |publisher= 《蘋果日報》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4-01-22 |archive-date= 2014-01-17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17173929/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113/325694/ |dead-url= no }}</ref> 對此,陳嘉君表示她全程參與會議,認為內政部公然說謊,並且於個人Facebook上反駁:會議當然有共識,共識一是內政部的會議主題設定錯誤,應討論的是性別變更登記,而不是沒有問題的出生登記。共識二是,應函令禁止未來新出生的陰陽兒,被父母和醫生強制動刀來矯正性器官。共識三是,衛福部既然已經於2013/12/09作出結論,性別變更不須要醫療要件,則內政部應廢止97年的違憲和不人道的函令,並尊重性別認同自主,允許陰陽人和跨性別者自主變更性别登記。另外,會議中無任何民間團體主張出生登記第三性。 規定內容罔顧所有既有的人權原則,導致TG喪失權益並被TS指責拖累TS,登記研商會議(草案)與會人士多是人權反對者,導致了史上最歧視TG與TS的規定誕生,不當的剝奪他人親權、人格權,此種規定無異於羞辱跨性別。人權因此嚴重倒退。開創了不以摘除器官為主而以毀滅人生為主的性別變更認定之申請及登記作業要點。同時剝奪了TS與TG的最基本人權。時任內政部長的陳威仁也是非常反對跨性別人權的人。<ref>{{Cite web |url=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1189 |title= <性別流動~男童裝扮時男時女 專家:在性別的灰色地帶徘徊> |author= 國際中心 |date= 2015-08-21 |publisher= 《SETN三立新聞網》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5-08-21 |archive-date= 2015-08-22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822124513/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1189 |dead-url= no }}</ref> <br/> ===成大「南榕」廣場事件=== 2013年11月,[[台灣]][[國立成功大學]]因校園改建而形成一個廣場,由校方委託學生社團聯合會舉辦命名投票,最後結果由約三千名師生選出「[[國立成功大學南榕廣場命名爭議| 南榕廣場]]」為名,但校方以此名稱具政治意涵為由而否決投票,提案學生認為校方不尊重民主程序。其中成大歷史系教授王文霞在校務會議上,將[[鄭南榕]]比作「炸彈客」,並且認為其作為是對生命的傷害、不符合自由及民主精神。<ref>{{Cite web |url= http://newtalk.tw/news/2014/01/16/43692.html |title= <「很像炸彈客嘛!」王文霞發言逐字稿> |author= 李雲深 |date= 2014-01-16 |publisher= 《新頭殼NewTalk》 |language= zh-tw |accessdate= 2014-01-22 |archive-date= 2014-01-18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118033539/http://newtalk.tw/news/2014/01/16/43692.html |dead-url= no }}</ref> 針對此次命名事件及王文霞的言論,陳嘉君與[[施明德]]舉行記者會,於會中發表看法,她說道:[[鄭南榕]]不是「不合我意」,他是為了大公無私的信仰和目標,叫做言論自由,也就是今天許多人的可以依循言論自由的經精神,去追求理想的最重要原則……請問我們台灣這些受苦受難的政治受難者,要經過幾個世代,才能在歷史佔有一席之地?這些政治犯的特徵就是他們從來不是因為不合我意而去謀取他們的私利,他們永遠是受為了公義而站出來,這種人叫做政治犯,叫做烈士。 <ref>{{Cite web |ur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uKB-3q2uOo&feature=share |title= 2014.1.16陳嘉君強烈譴責「成大褻瀆鄭南榕烈士」 |date= 2014-01-16 |accessdate= 2014-01-22 |archive-date= 2014-06-26 |archive-url=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62606093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uKB-3q2uOo&feature=share |dead-url= no }}</ref><br/> ==著作== *施明德、陳嘉君 編著,2010,《叛亂。遺囑》。臺北,施明德講座基金會出版。 ==註釋== {{reflist|3}} ==參見== {{wikiquote}} *[[施明德]] *[[施明正]] *[[施明雄]] ==外部連結== *{{URL|http://norigina.blogspot.com/ |也許你想知道 blog}} *{{facebook|norigina}} {{DEFAULTSORT:Chen陳}} [[Category:臺灣人權運動者]] [[Category:臺灣性別平等運動者]] [[Category:黨外運動人物]] [[Category:臺灣教育改革運動者]] [[Category:巴黎第五大學校友]] [[Category:東吳大學校友]] [[Category:聖心女子高級中學校友]] [[Category:崇光女子高級中學校友]] [[Category:臺中市私立曉明女子高級中學校友]] [[Category:台中市人]] [[Category:陈姓|C嘉]] [[Category:臺灣白色恐怖受難者眷屬]]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BD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Distinguish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Facebook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Infobox officeholder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URL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Wikiquote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多個問題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陳嘉君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