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 中央研究院 的原始碼
←
中央研究院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由於以下原因,您無權編輯此頁面: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管理員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為[[臺灣]]學術研究最高殿堂<ref>{{Cite web|url=https://news.tvbs.com.tw/life/954684|title=留學歐美變少 中研院10年後選不出院士?│TVBS新聞網|accessdate=2018-07-12|last=TVBS|work=news.tvbs.com.tw}}</ref>。其任務包括人文及科學研究,指導、聯絡及獎勵學術研究,培養高級學術研究人才,並兼有科學與[[人文]]之[[研究]]。現今院址位於[[臺北市]][[南港舊庄]],及[[台南市]][[歸仁區]](建置中)。 中央研究院所屬之研究員、副研究員與助研究員,其位階相當於大學教授、副教授與助理教授,臺灣的頂尖大學也經常藉由合聘與兼任的方式,聘請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充實其師資陣容與指導研究生。[[中央研究院院士]]為中華民國學術界最高榮譽,許多院士是在中央研究院擔任專任研究員時當選,或是當選後兼任研究員或通信研究員,所以有相當比例的院士同時在院內擔任研究員。 == 沿革 == 1954年,經[[朱家驊]]院長多方奔走,在[[臺灣]][[臺北]][[南港區 (臺北市)|南港]]現址營建院區。「植物研究所」在臺復所。1955年,成立「近代史研究所」及「民族研究所」籌備處。 1957年,多方討論出「以報到登記人數為實有全體人數」之辦法並呈奉總統令-{准}-,於4月2日在台舉行第二次院士會議,4月3日舉行第三屆評議會首次會議。同年12月,[[胡適]]繼朱家驊之後擔任院長,1958年正式就職。「化學研究所」在臺復所。 以下是中研院在臺復院後的大事紀要: * 1958年,舉行第三次院士會議。 * 1959年,舉行第四次院士會議。同年「動物研究所」在台復所。 * 1962年,舉行第五次院士會議,[[王世杰 (中華民國)|王世-{杰}-]]擔任院長。成立「經濟研究所」籌備處,「物理研究所」在臺復所。 * 1970年,[[錢思亮]]繼王世-{杰}-之後擔任院長。成立「生物化學研究所」。 * 1974年,舉行第十一次院士會議。成立「美國文化研究所」。 * 1975年,「三民主義研究所」成立。 * 1976年,成立「地球研究所」籌備處。 * 1977年,成立「資訊研究所」籌備處。 * 1978年,舉行第十三次院士會議。 * 1980年,舉行第一次國際漢學會議。 * 1981年,成立「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籌備處。 * 1983年,[[吳大猷]]接任院長。 * 1986年,舉行第二次國際漢學會議。 * 1989年,成立「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 1991年,ICSU在臺首次學術研討會。「美國文化研究所」更名為「歐美研究所」。 * 1993年,成立「天文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 1994年,旅美學人[[李遠哲]]返國接任院長。「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與「蔡元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合併成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1995年,成立「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 1997年,成立「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 * 1998年,成立「生物農業研究所」籌備處。 * 2002年,成立「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 * 2003年,成立「基因體研究中心」。 * 2004年,成立「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社會學研究所」、「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 2005年,由「動物研究所」改組為「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由「植物研究所」改組為「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 2006年,8月「生物農業科學研究所籌備處」轉成立為「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10月[[翁啟惠]]接任院長。 * 2008年,成立「南部生物技術中心」,位於[[臺南市]][[南部科學園區]]。前身為「南部生物技術計畫中心」。 * 2010年,舉行第二十九次院士會議。 [[File:2012中央研究院第一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議程手冊 Program Book of The 1st World Congress of Taiwan Studies at Academia Sinica.jpg|thumb|第一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議程手冊]] *2010年6月1日,'''國家生技研究園區'''動工。 * 2012年4月,舉辦第一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11個所、處和中心參與籌備,共籌組二場專題演講及26個專題場次,發表102篇論文。大會邀請170位國內外學者與會發表論文、評論和主持,12國逾500學者報名。<ref>[http://wcts.sinica.edu.tw/02_01_ch.php 第一屆臺灣研究世界大會]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6020001/http://wcts.sinica.edu.tw/02_01_ch.php |date=2013-10-16 }}, 中央研究院</ref><ref>[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24/today-life12.htm 台灣研究世界大會 12國逾500學者搶報名]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16020751/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apr/24/today-life12.htm |date=2013-10-16 }}, [[自由時報]], 2012-4-24</ref> *2018年5月11日,[[台南市]][[歸仁區]]南部院區動土。 === 成立 === [[1927年]]4月17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七十四次會議在[[南京]]舉行,[[李石曾]](煜瀛)提出設立中央研究院案,決議推李石曾、[[蔡元培]](孑民)、[[張人傑]](靜江)共同起草中研院組織法。5月9日,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第九十次會議議決設立中研院籌備處,並推定[[蔡元培]]、[[李煜瀛]]、[[張人傑]]、[[褚民誼]]、[[許崇清]]、[[金湘帆]]為籌備委員。7月4日,《中華民國大學院組織條例》公布,改列籌設中的中央研究院為[[中華民國大學院]]的附屬機關之一。11月9日,《中央研究院組織法》公布,明定「中央研究院直隸於[[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中華民國]]最高學術研究機關」,設立:物理、化學、工程、地質、天文、氣象、歷史語言、國文學、考古學、心理學、教育、社會科學、動物、植物等十四個研究所。11月20日,大學院院長蔡元培聘請學術界人士30人在大學院召開中研院籌備會及各專門委員會聯合成立大會,討論中研院組織大綱及籌備會進行方法。議決先籌設各研究單位,計有:理化實業研究所、地質調查所、社會科學研究所、觀象台四個研究機構,並推定各所常務籌備委員,積極展開籌備工作<ref name="週報519期">[http://www.sinica.edu.tw/as/weekly/84/519/04.txt 中央研究院週報第519期-蔡元培先生與中央研究院(1927-1940)]</ref>。 1928年4月10日,頒布《修正國立中央研究院組織條例》,中央研究院改為不屬於大學院的獨立機關。4月23日,國民政府特任蔡元培為中央研究院院長。5月,啟用[[印信]]。6月9日,中央研究院第一次院務會議在[[上海]]東亞酒樓舉行,宣告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ref name="週報519期"/>。創辦中央研究院的主要成員是[[中國科學社]]社員,中央研究院成立後接收中國科學社在國際上作爲中國科學界官方代表的地位。 [[File:Appointment for Cai Yuanpei 2.jpg|thumb|220px|蔡元培任院长的國民政府特任状]] 在首任院長蔡元培任內,中央研究院陸續在南京、[[上海]]等地設立十個研究所,係由理化實業研究所、社會科學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地質調查所、觀象台與自然歷史博物館演展而來。[[抗日戰爭|抗戰]]期間中央研究院曾西遷[[昆明]]、[[桂林]]、[[四川]][[李庄镇|李庄]]等地,抗戰勝利後方復還京、滬。 [[1948年]]3月26日,[[中央研究院院士]]選出,共81人。9月23日,第一次院士會議舉行,中研院之體制始告完成。 * 理化實業研究所於1927年11月籌設,下有物理組、化學組、工程組。1928年7月分立為'''物理研究所'''、'''化學研究所'''、'''工程研究所''',均在[[上海]]。 * 地質調查所於1927年11月籌設,1928年7月成立'''地質研究所''',在[[上海]]。 * 社會科學研究所於1927年11月籌設,1928年5月正式成立,下有法制組、民族組、經濟組、社會組,前兩組在[[南京]],後兩組在[[上海]]。1934年7月,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之北平社會調查所併入該所,1945年改稱'''社會研究所'''。 * 觀象台於1927年11月更名,下有天文組、氣象組。1928年2月分立為天文研究所、氣象研究所,均在[[南京]]。 * '''語言歷史研究所'''於1927年夏設於[[廣州]][[中山大學]],1928年3月在中山大學籌設歷史語言研究所,10月22日遷入廣州柏園正式成立,後遷[[北平]]。'''體質人類學研究所'''於1944年由史語所第四組中抽出另設,抗戰勝利復員後因限於經費,又由史語所收回接辦。 * 自然歷史博物館於1929年1月籌備,1930年1月成立於南京。1934年7月更名為「動植物研究所」。1944年5月分立'''動物研究所'''、'''植物研究所'''。 * '''心理研究所'''於1928年11月決定設立,1929年1月籌備,1929年5月正式成立,在[[北平]]。 * '''數學研究所'''於1941年籌備,1947年正式成立,在[[上海]]。 * '''醫學研究所'''於1944年籌備。 * '''近代物理(即原子能)研究所'''於1945年秋籌設,嗣因倉促遷台,未能完成。 == 組織 == [[File:Sinicaiis.jpg|thumb|200px|資訊科學研究所大門]] ===層級架構=== *院長 *院士會議 *評議會 **副院長 **學術諮詢總會 ***院務會議 ***各研究所(籌備處)、研究中心學術諮詢委員會 ****總辦事處 ****研究所(籌備處)、研究中心 ****各委員會 ===院本部=== [[File:2016-10-29 由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俯瞰院區.jpg|thumb|由人文社會科學館俯看院區]] {{columns-list|colwidth=9em| *秘書長 *副秘書長 *總務處 *國際事務處 *學術及儀器事務處 *秘書處 *智財技轉處 *資訊服務處 *法制處 *主計室 *人事室 *政風室 }} ===研究所、研究中心=== [[File: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View From Hu Shih Park 20120721.jpg|thumb|200px|民族學研究所]] 對照1927年所通過的組織條例,列舉設有物理、化學、工程、地質、天文、氣象、歷史語言、國文學、考古學、心理學、教育、社會科學、動物、植物等十四個研究所,但部份學門創院至今仍未設所(如心理學、教育學),或是在大陸時期曾創設但仍未復所;當中多為人文社會科學學門的領域,使中研院在這方面的發展規模仍不甚完備。 ; 數理科學組 : {{columns-list|colwidth=13em| * [[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數學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物理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化學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地球科學研究所]] * 資訊科學研究所 * 統計科學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 * 應用科學研究中心 * 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 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 }} ; 生命科學組 : {{columns-list|colwidth=13em| * 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 * 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 * 生物化學研究所 * 分子生物研究所 * 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 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 * 基因體研究中心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 ; 人文社會科學組 : {{columns-list|colwidth=13em|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語言研究所]] * 民族學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 * 經濟研究所 * 歐美研究所 * 中國文哲研究所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所]] * 社會學研究所 * 語言學研究所 * 法律學研究所 * 政治學研究所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efn|name=rchss}} }} ====相關附屬場館==== ; 圖書館系統 : {{columns-list|colwidth=20em| * 中央研究院圖書館 * 科技部數學中心暨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圖書館 * 化學研究所圖書館 * 地球科學研究所圖書館 * 統計科學研究所圖書館 * 資訊科學研究所圖書室 * 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圖書館 *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圖書室(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聯合圖書室) * 經濟研究所圖書館 * 歐美研究所圖書館 * 民族學研究所圖書館 * 中國文哲研究所圖書館 * 人社中心圖書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 郭廷以圖書館(近代史研究所) * 傅斯年圖書館(歷史語言研究所) * 生命科學圖書館 * 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 }} ; 文物場館 : {{columns-list|colwidth=20em| * 胡適紀念館(近代史研究所) * 吳大猷紀念館(物理研究所) * 歷史文物陳列館(歷史語言研究所) * 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 * 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 * 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 臺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室 * 蔡元培紀念館 * 臺灣考古館 }} ; 其他場館 : {{columns-list|colwidth=20em| * 人文社會科學館 * 學術活動中心 * 綜合體育館 * 嶺南美術館 }} ===委員會=== 因應業務需要,中研院在院務會議之下設立各種委員會: {{columns-list|colwidth=15em| * 資訊安全委員會 * 人文社會科學館公共事務委員會 * 行政電腦化推動委員會 * 人權委員會 * 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 * 中央研究院科學教育推動委員會 * 中央研究院與國立清華大學合作協議 * 國際科學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 * 中央研究院[[動物實驗]]管理小組 * 生物實驗安全委員會 * 本院出版委員會 * 學術交流及合作委員會 * 漢籍電子文獻協調委員會 * 資訊業務諮議委員會 * 本院與公私立大學及研究機構訂定學術合作辦法審查委員會 * 本院轉殖植物實驗室管理委員會 * 數位典藏諮議委員會 * 本院台灣地震數位知識庫建置諮議委員會 * 院區環境美化推動委員會 * 院區交通管理委員會 * 宿舍管理委員會 * 嶺南美術館管理委員會 * 學術活動中心管理委員會 * 綜合体育館管理委員會 * 輻射防護管理委員會 * 中央研究院在台五十年專書編纂委員會 * 藝文活動推動委員會 * 週報編輯委員會 * 研究發展成果管理委員會 * 太平洋鄰里協會 * 國際研究生院推動委員會 * 溫室管理委員會 }} == 成員 == 依新版中央研究院組織法在2001年10月公布實施,其中的院長遴選辦法規定,院長任期屆滿時,由院評議會就院士中選舉院長候選人三人,呈請[[總統]]遴選並任命。院長任期五年,連選得連任一次。 ==歷任院長== {|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90% style="width:75%;text-align: center;" !width=5%|任次 !width=10%|姓名 !width=15%|就職時間 !width=15%|卸任時間 !width=15%|備註 |- !colspan="5" style="background: #ccf;"| '''院長''' |- |1||[[蔡元培]]||1928年4月||1940年3月|| |- |代理||[[朱家驊]]||1940年9月||1957年10月||總幹事代理院長 |- |2||[[胡適]]||1957年12月||1962年2月|| |- |3||[[王世杰 (中華民國)|王世-{杰}-]]||1962年5月||1970年4月|| |- |4||[[錢思亮]]||1970年5月||1983年9月|| |- |5||[[吳大猷]]||1983年10月||1994年1月|| |- |6||[[李遠哲]]||1994年1月||2006年10月|| |- |7||[[翁啟惠]]||2006年10月||2016年5月|| |- |代理||[[王汎森]]||2016年5月||2016年6月20日||副院長暫代 |- |8||[[廖俊智]]||2016年6月21日||現任|| |} === 院士 === {{Main|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從1948年開始選舉[[中央研究院院士|院士]],目前每兩年由院士會議從全國學術界成績卓著人士中新選一批。中央研究院院士為終身名譽職,分為數理科學、生命科學及 人文社會科學三組。職權如下:選舉院士及名譽院士;選舉評議員;籌議國家學術研究方針;受政府及有關單位之委託,辦理學術設計、調查、審查及研究事項。 中研院於2016年7月時有院士計283人,其中數理科學組68人、工程科學組 55人、生命科學組95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61人。<ref>[https://academicians.sinica.edu.tw/index.php 院士會議 (2016年7月8日查詢)]</ref><ref name="院20160708">[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280991 中研院第31屆新科院士出爐 20人獲選] {{Wayback|url=http://news.rti.org.tw/news/detail/?recordId=280991 |date=20160709143733 }}, [[中央廣播電臺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2016-07-07</ref> 2016年7月院士會議前有名譽院士數理科學組5人、生命科學組6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組2人;院士會議時選出2位工程科學組的名譽院士:[[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長克萊頓({{lang|en|Clayton Daniel Mote,Jr}})及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教授[[中村修二]]。<ref>[https://academicians.sinica.edu.tw/index.php?func=1-h 名譽院士一覽表], 中央研究院</ref><ref>[https://academicians.sinica.edu.tw/index.php?func=1-D-h 逝世名譽院士一覽表], 中央研究院</ref><ref name="院20160708"/> == 相關重大事件 == === 淹水事件 === * 1977年9月,附近山洪暴發,中研院各館大約有一半進水,其中包括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館,傅斯年圖書館、胡適紀念館、近代史研究所等,但損失不大。<ref>〈中研院遭水厄 書籍古物損失不大〉《聯合報》(1977年10月8日,第3版)</ref> * 1984年,[[六三水災]]造成[[四分溪]](當時尚未命名)暴漲,導致中研院院區嚴重淹水。[[臺北市政府]]因而擬以「截彎取直」方式,整治四分溪。<ref>[http://archwebs.mh.sinica.edu.tw/80th/chronicle/index.asp?s_name=1984 中央研究院大事紀要-1984]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105190752/http://archwebs.mh.sinica.edu.tw/80th/chronicle/index.asp?s_name=1984 |date=2011-11-05 }}</ref> * 2001年9月17日,[[颱風納莉 (2001年)|納莉颱風]]所挾帶豪雨再次造成四分溪暴漲,中研院鄰近四分溪之七個研究所地下樓層,首當其衝,直接遭受大水侵襲,粗估此次水患硬體受損新台幣二億元左右,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損失無法估計。<ref>[http://archwebs.mh.sinica.edu.tw/80th/chronicle/index.asp?s_name=2001 中央研究院大事紀要-2001]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105190816/http://archwebs.mh.sinica.edu.tw/80th/chronicle/index.asp?s_name=2001 |date=2011-11-05 }}</ref>其損失項目,如地球科學研究所、生物化學研究所的昂貴儀器與稀有樣本,<ref>[http://www.sinica.edu.tw/as/weekly/90/838/index.html 中央研究院週報],第838期。</ref><ref>[http://www.sinica.edu.tw/as/weekly/90/842/index.html 中央研究院週報],第842期。</ref>以及歐美研究所圖書館的部分藏書等。<ref>[http://www.sinica.edu.tw/as/weekly/93/998/998.doc 中央研究院週報],第998期。</ref> === 利益迴避爭議 === * 2016年4月21日,院長[[翁啟惠]]因涉嫌對價利益輸送,而遭士林地檢署列為「貪污治罪條例」偵字案被告且限制出境。翁氏於3月請辭,5月10日批准。 * 2017年1月,士林地檢署依貪污治罪條例起訴翁啟惠。 * 2018年12月,一審獲判無罪,士林地檢署決定不上訴,無罪定讞。 === 誘導式問卷爭議 === * 2017年7月5日,中研院社會學研究院研究員[[楊文山]]教授主持之「2017第一次社會意向調查」問卷中,針對同性婚姻議題之題目選項,出現「直接修改民法,改變婚姻是一男一女結婚的傳統定義」及「另外訂立專法,保障同性戀伴侶的醫療、財產處理等權益」之[[誘導性提問]],暗示修改民法將改變婚姻定義及訂立專法才能保障同性戀權益。<ref>{{Cite web |url=http://www.ios.sinica.edu.tw/si/20170704/2017%E7%AC%AC%E4%B8%80%E6%AC%A1%E7%A4%BE%E6%9C%83%E6%84%8F%E5%90%91%E8%AA%BF%E6%9F%A5_%E5%95%8F%E5%8D%B7_20170705.pdf |title=2017第一次社會意向調查問卷 |access-date=2017-07-0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004153529/http://www.ios.sinica.edu.tw/si/20170704/2017%E7%AC%AC%E4%B8%80%E6%AC%A1%E7%A4%BE%E6%9C%83%E6%84%8F%E5%90%91%E8%AA%BF%E6%9F%A5_%E5%95%8F%E5%8D%B7_20170705.pdf |archive-date=2017-10-04 |dead-url=yes }}</ref> * 上揭問卷遭網友質疑,涉嫌引用[[下一代幸福聯盟]]具誘導性提問的問題;對此,中研院社會學研究院表示,網友質疑的問題中,選項分別為「直接修改民法,破壞一夫一妻的傳統婚姻制度」及「為同性戀者訂定專法,保障同性戀者就醫跟成家的權利」,而社會意向調查問卷之措辭並不同,故沒有誘導性提問情形。<ref>[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20470%3F%3Dfb 中研院設計誘導式同婚民調 網友踢爆:竟和下福盟問卷一樣 -- 上報/焦點],2017年7月9日</ref> ===論文造假=== 2018年初中研院生化所所長陳慶士被檢舉長達十年間研究[[論文]]造假,陳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從事多年研究,期間有八篇論文被美國《科學》雜誌發現造假<ref>{{Cite news|url=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3/cancer-researcher-ohio-state-university-resigns-following-multiple-misconduct-findings|title=Cancer researcher a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resigns following multiple misconduct findings|date=2018-03-30|newspaper=Science {{!}} AAAS|accessdate=2018-04-11|language=en}}</ref>,多處數據採樣方式與學界方法重大相異,且有蓄意詐騙跡象,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之後出具70多頁調查報告<ref>{{Cite web|url=https://osu.app.box.com/s/0jclusuj5f0d7himzhoubfnoqiadnxii|title=Box|accessdate=2018-04-11|work=osu.app.box.com}}{{Dead link|date=2019年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ref>,建議處最重「立即撤稿」處份,案件還在知名RetractionWatch網站<ref>{{Cite news|url=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18/03/30/ohio-state-just-released-a-75-page-report-finding-misconduct-by-a-cancer-researcher-what-can-we-learn/|title=Ohio State just released a 75-page report finding misconduct by a cancer researcher. What can we learn?|date=2018-03-30|newspaper=Retraction Watch|accessdate=2018-04-11|language=en-US}}</ref>,及國際媒體期刊大量報導,使台灣學術聲望重創,同時陳在俄大學的研究資歷是其2014年被聘回台擔任中研院生化所長的重要參照,對中研院研究水準重創。 <ref>[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062560 陳慶士8論文遭撤 中研院:台灣學者最嚴重的國際處分]</ref> 陳慶士在案發後曾向中研院學術倫理諮詢委員會提交報告,並表示數據造假是俄大學的手下學生所做與其無關,將錯誤歸咎學生。之後自行請辭中研院生化所所長,但中研院表示將研討其回台工作成果是否有該八篇論文的延伸,探討追回研究經費<ref>[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331003738-260405 中研所長涉論文造假]</ref>。 == 参考文献 == == 参见 == * [[中央研究院院士]] * [[中研院數位典藏計畫]] * [[中研院自由軟體鑄造場]] * {{link-en|科學院|Academy of sciences}} * [[中山科學研究院]] == 外部連結 == [[Category:中央研究院| ]] [[Category:中華民國總統府|B]] [[Category:臺北市南港區的政府機關|總]] [[Category:台灣研究機構]] [[Category:国家科学院]] [[Category:1928年建立]]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模板:Cite news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Columns-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Dead link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Lang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Link-en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Main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Wayback
(
檢視原始碼
)
模板:Webarchive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到「
中央研究院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建立帳號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首頁
近期變更
隨機頁面
MediaWiki說明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